嵩脉来迢迢,鸡笼峰突起。
不是烟霞心,貌来那得似。
【注释】鸡笼:山名。奇峰:奇特的山峰。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嵩山九峰中第一胜景“鸡笼”山峰的景色和特点,表现了作者对嵩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译文:嵩山山脉延绵起伏,鸡笼峰突兀挺立,不是烟霞缭绕心间,怎么能像它那样秀美?
嵩脉来迢迢,鸡笼峰突起。
不是烟霞心,貌来那得似。
【注释】鸡笼:山名。奇峰:奇特的山峰。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嵩山九峰中第一胜景“鸡笼”山峰的景色和特点,表现了作者对嵩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译文:嵩山山脉延绵起伏,鸡笼峰突兀挺立,不是烟霞缭绕心间,怎么能像它那样秀美?
注释: 柴桑归汲汲,幽思向谁言。 柴桑(今属安徽)归家后心情急切,幽静的思绪向谁倾诉? 柴桑是陶渊明的故乡,归家后,他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感慨,因此心情会显得急切。而幽静的思绪则需要有人去倾听与理解,所以诗人才会向谁倾诉呢? 流水长随步,青山自绕门。 流水潺潺,伴着我的每一步;青山环绕,就像我家的大门。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归家的景色。诗人沿着溪流行走,欣赏着美景。溪水潺潺流淌
折腰辞长吏,结社许沙门。 宦海诸人溺,颓波一柱存。 桑麻春自满,蜂鸟日相喧。 恬却奔波梦,栖栖只故园。 注释: 1. 折腰辞长吏,结社许沙门:表示自己不愿意为官,愿意与和尚们结社。折腰,指弯腰低头,比喻屈服于世俗的压力。结社,指与和尚们结社,共同修行。 2. 宦海诸人溺,颓波一柱存:形容官场如同大海一样深广,许多人都沉沦其中,而自己像一根柱子一样立在水面上,不随波逐流。 3. 桑麻春自满
【诗句】 飘拂变故素, 踟蹰断远寻。 朔风号夜永, 冬酒着人深。 云有无穷态, 天留不死心。 暂须回艇子, 江面缔重阴。 【译文】 在木斋的居所中,雨中住宿与徐伯淳交谈;夜晚与姚润华畅谈。 雨中的树木随风摇曳,景色变幻无常,我停下脚步,寻找远方的踪迹。 寒风呼啸,夜已深沉,我喝着冬酿美酒,感受它深深的酒意。 天空的云彩有着无尽的变化,而天空依然保留着希望之心。 暂且回到船上休息
以下是对《和王半山韵十八首·其十三·山行》逐句的释义、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的注释,以及最后对这首诗的赏析。 - 诗句释义: 1. 藜杖何曾吝:藜是草名,杖是用藜草制成的手杖,意为使用这样的手杖并没有丝毫吝啬。 2. 浮云只自阴:浮云飘动,遮蔽了天空,这里形容自然景象的变化无常。 3. 春花方蓓蕾:春天的花朵刚刚开始绽放。 4. 天地与歌吟:天地之间充满了歌声,象征着大自然的美好。 5.
注释: 区区贪献玉,足刖枉沽裳。 且任横肱睡,何妨举世忘。 陶陶春酒后,洒洒竹风凉。 午梦醒香茗,扶藜过小冈。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与王半山的诗歌交流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以及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首句“区区贪献玉”,意为诗人追求名利,如同玉石般精致而美丽,但过于执着,反而失去了本真。这里的“玉”既指物质财富,也暗指人的品格。 第二句“足刖枉沽裳”
注释: - 一泓凝不乱,独爱看真源。 - 一泓:清澈的泉水。 - 凝不乱:水清澈如未被污染。 - 真源:真正的水源,这里指清澈的泉水。 - 独爱:特别喜爱。 - 看真源:观赏清澈的泉水。 - 白日人稀少,中年眼未昏。 - 白日:白天。 - 人稀少:人数较少。 - 中年:中年时期。 - 眼未昏:视力未衰。 - 葛蕉居士服,杖屦榄山村。 - 葛蕉:一种植物。 - 居士服:古代士人常穿的一种衣服。
注释:这山都值得指点,绝美的景色更需搜寻。谁敢说这里没有佳景?我终将遇到赏识的人。用青色的精气浇灌白色的水,让我的头发付与漫长的吟咏。红色的紫色的花看也看不到了,只有莺声在绿荫中回荡。 赏析:这是一首山水诗,描写作者游览山水时所感受到的美妙景色,并抒发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首联“是山都指点,绝景更搜寻。”写出了游人对于名山大川的喜爱,以及诗人对于美景的珍视和追求。颔联“敢道无佳似,终须遇赏音
宿西梁 赛神之余,饮酒十壶,舟子招邀。 夜深人语嘈杂,孤灯自飘落雪。 西梁山险峻,天气阴沉,山势依然骄横。 伏枕静听水声,阴晴交替,朝暮更替
清风时一洒,默坐听渔歌。 注释:清风时时吹过,我静默地坐着聆听渔人唱着的渔歌。 译文:清风时时吹过,我静默地坐着聆听渔人唱着的渔歌。 赏析:清风时时吹过,诗人静默地听着渔人吟唱。“默”字写出了诗人的神态,他似乎在静静地倾听着大自然的声音。 蚊蚋何曾炒,烟霞敢自多。 注释:蚊虫和细小的飞虫从未被烤过,而美丽的烟霞却不敢过于炫耀自己。 译文:蚊虫和细小的飞虫从未被烤过,而美丽的烟霞却不敢过于炫耀自己
诗句释义: 1. 潇洒东皋路:描述诗人在东皋的一条道路上行走,给人一种轻松自在的感觉。 2. 登临亦不时:即使登上高处也并非经常,表示有时登高远望,有时则不登高。 3. 先生拚屡醉:指诗人经常饮酒以解忧。 4. 花鸟任相怡:花鸟与自然景色相融,使人感到愉悦。 5. 翠带垂千柳:形容柳枝如同绿色的腰带,下垂如千条细柳。 6. 金梭掷一鹂:用比喻的手法,将飞鸟比作织布的金梭。 7. 踟蹰归路晚
【赏析】 这是描写仙潭石洞的诗。九峰十景是唐代著名山水画家钱起所绘《湘灵鼓瑟图》中描绘的十景之一,即:九疑插天翠,巫峡泻月明。孤城双岸出,高树五云生。山木含秋气,沙鸥带晚声。烟波帆不极,渔火夜相惊。 这首诗的大意是:仙潭水深且静,岩石间隐藏着一个深深的空洞。主人外出不归,仙子偷玩玩弄着这个空洞。 【注释】 1. 仙潭:指神话故事中的神女浴日的瑶池。 2. 石洞:指神仙居住的洞穴。 3. 淀
【注释】 狮崖:山崖像狮子一样,故称。霁雪:雨后天晴,雪消天明。 【赏析】 《狮崖霁雪》是唐代诗人李嘉佑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蹲踞压巅崖”,描写了狮岩雄姿,突出其高峻陡峭的特点,以动衬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狮岩之险峻。“琼瑶肖天产”,则进一步烘托出其高耸入云、瑰丽奇伟的雄伟气象。 后两句是抒情,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晨风扫寒霾”,描绘出了一幅清晨的壮美画面
【注释】九峰十景:指浙江绍兴的兰亭。象岭:在兰亭西南,因山形如象而得名。晴云:雨后的云。 【赏析】此诗写诗人于兰亭作诗时的感受。首句点明地点与时间,“南来”两句,是写诗人驱六丁,挥毫泼墨,意气风发地创作了一首佳作。末二句则是诗人观览兰亭山水后的感受。“身韬一片云”,形容诗人自己像一朵白云,把整个宇宙都包裹住了(这里用典),也形容诗人自己像一团云,把整个宇宙都包容住了(这里也是用典)
闽使来聘 【注释】:平生:指诗人自己。非衡鉴:不象镜子那样明察。遥枉(wǎng wú)诸候,诸侯,指远方的使者。走币书:指书信往来。两浙:指浙江一带。官舟:指从福建来的使者。八闽:指福建一带。风物:指当地的自然风光和风物特产,这里代指当地的风景。白月:指月亮,这里用来形容清澈的潭水。捞潭底:指在清澈的潭底捕鱼。遗珠:指未被发现的珍珠,这里比喻珍稀的宝物。信何如:如何?意指是否值得一看
【注释】 百年今已半,更作万年期。——诗人以“百年”比人生,“万年期”比理想。 且了男儿事,宁求举世知。——诗人认为人应完成大丈夫的责任,而不应为世人所知。 秋林初返照,篱菊正开时。——诗人以“秋”来比喻自己的处境,以篱菊来象征自己的人格。 满引杯中酒,还吟自庆诗。——诗人借酒浇愁,抒发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苦闷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所作(一作于唐宣宗大中七年)
【注释】《自庆五十和顾能见赠五首》其四:这是一首咏怀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世事的感慨。 百年今已半,身外总浮云:人生百年,已经过了一半,但身外之事,都像是浮云一样,没有实质性的意义。 开径延三益,飞觞醉十分:诗人邀请朋友们一起打开酒宴的门径,共享三益的乐趣;大家畅饮着美酒,陶醉在无尽的快乐之中。 皇天回斗柄,南极照斯文:天空中的北斗星开始转向,象征着帝王的权威开始恢复,同时也照亮了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