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光
【释义】:菊花朵朵如同玉盘,金黄花朵紧挨在一起。酒杯中酒已喝尽,却感觉酒量好像变宽了。 【赏析】:这是一首咏叹菊的诗。首句写菊花的形,次句写花的色彩。诗人把菊花比作盘子,以“玉”字形容其白,而以“攒”字形容其多,生动地写出了菊花的特点,也写出了赏菊人的心情。三、四两句则表现赏菊人饮酒时的情景,他边饮边看,酒喝光了还觉得好像自己的酒量变大了一样,这是多么惬意啊
【注释】: 篱:围墙 羞将插帽纱:羞于将菊花插入帽子上。 却疑秋富贵,天地也奢华:秋天的富贵和奢侈,如同这篱边盛开的菊花一样。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立冬后赏菊时所作。诗中赞美了篱边的菊花,用“采采”,“羞”等字形容,生动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朋友李秉之的,表达了他深深的友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下面是逐句释义: 第1句:曾贺微阳一点回,梦中消息亦胚胎。 - 曾贺:曾经祝贺,这里指曾经在阳光下看到太阳升起的情景。 - 微阳一点回:太阳刚刚升起时,阳光微弱如一点,但足以让大地感受到温暖。 - 梦中消息亦胚胎:虽然只是梦中的消息,但已经预示了新事物的到来。 第2句:千红万紫今何若,莫负春声五夜雷。 - 千红万紫
注释:人的心灵更加奇妙,容易放却难以收回。我懂得了如何防闲自己,专注于对上恭敬求教。 赏析:这是一首咏怀诗,抒发的是作者在仕途上遭遇挫折后的内心感受。首联“人心灵更妙,易放实难收。”意思是说人的心性更为灵巧,易于放逸而难以收回。“得趣亭自警”是作者在得趣亭中自警,警示自己不能放纵。颔联“悟得防闲计,专于敬上求。”意思是说领悟到了防止自己放逸的方法,专心致力于对上敬奉求教。颈联“人心灵更妙
东墅 门外青山自不群,杖藜消得几回春。 状元一饭谋仍拙,若个诸郎有几人。 注释 门外:此处指东面的大门之外。 青山:指的是远处的山。自不群:显然与众不同。 杖藜(zhàng lí):拿着拐杖。消得:能承受得住。 几回春:几次春天。 谋:谋求,计划。 若个诸郎:谁家的年轻人。若个,疑问词。郎,这里指年轻的读书人。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林光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首句“门外青山自不群”
双松 寒入千林竟不知,双青霄汉可胜奇? 秦封不染山无恙,却忆罗浮独看时。 注释: 双松:这里以松喻指人。 寒入千林竟不知,双青霄汉可胜奇?: 寒:寒冷的天气。 入:进入。 千林:许多树林。 竞:都。 竟不知:竟然不知道。 双青霄汉:形容天空极高之处。 可胜奇:哪里比得上奇特。 注释: 寒气进入了无数的树林竟然都不知道,双松高耸入云天显得特别奇特。 秦封不染山无恙,却忆罗浮独看时。 秦封
【注释】细卷:用笔蘸上淡墨轻轻圈画。鹅毛白:形容菊花的颜色像鹅毛一样洁白。黄:指黄色的菊瓣,这里比喻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之情。倚栏:靠着栏杆。看不厌:看不够,看不完。有句:有几句,指诗中的句子。入诗囊:被写入诗歌中。 【赏析】这是一首咏菊诗,是说诗人观赏了满园的菊花,觉得非常美丽,就把它写进诗里。全诗语言清新质朴,风格明快朴实,表现了作者赏菊时的喜悦心情
【注释】 柴桑,指东晋陶渊明。东周,指南北朝时北方的朝代。 【赏析】 《提学佥宪胡希仁先生访榄山留诗为识依韵奉答三首》,是明代诗人王稚登创作的一组诗歌,共三首。这组诗中,第二首是作者在胡希仁先生来访后写的酬和之作。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前四句写胡希仁先生来访的情景:先生驾着车不回柴桑,满口酒香让人心旷神怡。中间四句是答谢之辞。末二句是写胡希仁先生的高风亮节:含情未尽就谈到了东周的故事;乌纱帽下
注释:野云相逐,我惯常披衣。梦见了丹青,也掩上了门扉。突然有烟霞的使者来访,使人空思念十年。 赏析:这是一首七绝诗。首句写诗人习惯披衣看云,以表现他闲适的生活。次句用典,“梦断丹青”是说画家张僧繇画《夜宴图》,见人就让他睡觉,所以人一睡着,他就将画收起来了。这里暗指自己被罢官,而被迫归隐。第三句写诗人忽收到来信,原来是故友胡希仁来访,使他想起十年前的事,勾起无限情思。全诗以写景为主
【注】眼底:眼内,指心中。峰峦:山岭。翛然:闲适自在的样子。寒岩:指寺庙中的僧房。 译文及注释 昨夜在马祖寺里,看见寺里的僧人盘腿打坐,我心生羡慕,便来到寺里,看到僧房中有一个僧人在打坐,便问:“你在这里打坐做什么呢?”那僧人说:“这里是马祖的打坐处。”我便向僧人请教:“怎样才能得到马祖那样的境界呢?”那僧人说:“要想得到马祖一样的境界,首先要学会观察自己的内心。当你心无杂念、心平气和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