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青山自不群,杖藜消得几回春。
状元一饭谋仍拙,若个诸郎有几人。

东墅

门外青山自不群,杖藜消得几回春。

状元一饭谋仍拙,若个诸郎有几人。

注释
门外:此处指东面的大门之外。 青山:指的是远处的山。自不群:显然与众不同。 杖藜(zhàng lí):拿着拐杖。消得:能承受得住。 几回春:几次春天。 谋:谋求,计划。 若个诸郎:谁家的年轻人。若个,疑问词。郎,这里指年轻的读书人。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林光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首句“门外青山自不群”,描绘的是门前那片独自挺立的青山,它们与周围环境迥然不同,显得格外突出。这一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也暗含了他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与独立。

第二句“杖藜消得几回春。”则是诗人在欣赏美景时的情景。杖藜(chúlí)是一种手杖,诗人手持此杖,漫步于青山之间,感受着四季的变化和春天的气息。这里的“消得”意味着能够承受、能够享受,诗人通过这一动作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第三句“状元一饭谋仍拙。”则转向了诗人自身的经历。诗人在这里提到了自己的科举考试经历,虽然他曾一度取得状元,但最终并未获得成功。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以及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深刻反思。

最后一句“若个诸郎有几人。”则是诗人对年轻才俊们的感慨。他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一种忧虑: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究竟有多少年轻人能够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呢?这句话既表达了诗人对年轻一代的期望,也透露出他对时代变迁的担忧。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对个人经历的反思以及对年轻才俊的期待,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情感。它不仅是一首赞美自然美景的佳作,也是一曲咏叹人生哲理的心灵之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