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滔
【注释】 吴中:今江苏、浙江一带,古时属吴国。烟水:泛指风景秀丽的地方。莫把渔樵(yúcái)谩自宽:不要像渔民樵夫那样无所事事地消磨时光。莫:不要。漫:任意、随意。 归泛扁舟可容易:回到家乡,泛着小船回去是很容易的。扁舟:小船。 五湖:指太湖。高士:隐逸之士。 【赏析】 这是一首题壁诗。诗写隐居在吴越山水之间的高士生活之安逸闲适,抒发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首句“吴中烟水越中山”点明了地点
诗句原文: 江山节被雪霜遗,毒草过秋未拟衰。 天不当时命邹衍,亦将寒律入南吹。 注释: - “江山节被雪霜遗”:这里的“节”指的是季节或时令,而“被雪霜遗”则是指这些自然元素对江河山岳的侵蚀和摧残。这里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界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无情力量的感慨。 - “毒草过秋未拟衰”:这里的“毒草”可以理解为有毒的草,或者是一些生命力顽强但最终无法逃脱死亡命运的植物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意,然后把握诗人的情感态度,最后分析表达技巧和语言特点,注意答题时结合诗句内容和注释作答。 “系马松间不忍归”的意思是:我系住马在松林中,却不忍离去;“灵峰僧院”,即灵峰寺,在今浙江天台县西北灵峰山。灵峰山是天台的名胜,有“天下第一清凉”的美誉。这里指灵峰僧院。诗中的灵峰寺,位于浙东的天台山之巅,为我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之一
【注释】 攀援:攀登。仙桂:传说中的月宫桂花树,此处借指科举及第的美名。青门:古代长安城东面的小门,即东城门,也泛指都门。槐花黄日出青门:指诗人在京城中时,槐花盛开,而当诗人即将离京时,已是春去夏初,槐花已凋谢,故说“槐花黄”。 【赏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诗的首句写自己进京赴考,已经攀上了仙桂(即桂冠)之树;次句则写自己将离开京城、回归故乡。第三句“虽恨别离还有意”,是说自己虽然怨恨分别
《辇下书事》是唐朝诗人黄滔的作品之一。下面将逐一解读这首诗的每个句子: 1. 诗句解读: - 北阙新王业,东城入羽书。:描述了北宫(北阙)刚刚开创的国家事业,以及从东城传来的紧急军报。这里的“北阙”指的是帝王所在的宫殿,象征着国家的权威和中心地位;而“东城入羽书”则描绘了紧急的军事消息的到来。 - 秋风满林起,谁道有鲈鱼。:表达了秋天来临,树叶飘落,但无人提及鲈鱼的场景
诗句: 一自梁园失意回,无人知有掞天才。 译文: 自从我在梁园失落了名声归来,再也没有人知晓我的才华横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辉煌的怀念与现实的无奈。首句“一自梁园失意回”,直接点明了诗人因在梁园(一个古代地名)遭遇挫折而回到故乡的情景。"梁园失意"暗示了诗人曾经的失败和落魄,但同时也可能象征着他曾有过的辉煌与成就。 接下来的一句“无人知有掞天才”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题要求考生对“归思”进行赏析,赏析时要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如“蓟北风烟空汉月,湘南云水半蛮边
【注释】 1. 和同年赵先辈观文:和:和诗;赵先辈:指赵观文,字观复,号潜斋。先辈:年长者。 2. 玉兔轮中方是树:玉兔,月亮。轮方,月亮正圆的时候。树,这里指月亮。 3. 金鳌顶上别无山:金鳌,神话传说中海中有巨鳌,能托起整座大山。 4. 虽然回首见烟水:回头,这里是回头看的意思。 5. 事主酬恩难便闲:事主,指主人。酬,回报。恩,恩惠。便,方便。闲,闲暇。 【赏析】 这是一首咏月的七律
【注释】 曾搜:曾经搜寻。通:同。神:指江神。地下:指地府。主:主人。若:如果。比,比喻。湘浦:指屈原的故乡,湖南湘阴县。灵均:即屈原,名平,字原。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晚年隐居时期。作者在《自咏》中说:“年老世故薄。”可见他已厌倦了官场生活,于是便寄情山水以排遣苦闷。本篇就是写他在长江边观赏景物时所想到的“通神”和地府之事,并由此而感叹屈原的才华和遭遇。 “曾搜景象恐通神,地下还应有主人
【注释】 江州:今江西九江一带,当时是李德裕的官地。使君:官名。唐宋时称地方长官为使君。蝉声苦:以蝉鸣作悲切之声。 每见词文即为愁:每当看到诗词文章就心烦意乱。况是楚江鸿:更兼有一只大雁飞过楚国长江上空。西望发孤舟:向西远望而感到孤单。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写诗人被蝉声所苦,次句说明他因看到诗词文章而心烦意乱,三、四两句则进一步渲染离别时的伤感情绪。“楚江”,指长江流经湖北地区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