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仔细体会诗歌的语言和技巧特色。 “风静疏帘落絮低,雨晴香径绿阴迷”,这两句是描写春天的景象:风静了,帘子轻轻飘动,帘上的飞絮缓缓飘落;雨停了,小径上绿荫葱茏。 “虎须半露蒲穿石,龙角全舒笋透泥。”这两句是写春景中的景物:虎须般的竹影半隐半现地露出,蒲草从石头中长出,嫩笋从泥土里钻出头来。 “东面树连西面树
【解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言志诗,写诗人登泰山后所见所感,抒发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全诗前四句以草、树、浮云、怪石等自然景物为线索,写出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道理。 【答案】 译文:清晨登上泰山望见蓬莱仙境,傍晚带着夕阳下山兴致未尽。一路草木香气都是药物,千林古树长满青苔。 白云飘荡像流水一样远去,奇形怪状的石头仿佛是人站立起来。多次吩咐仆人不要上舍身台
雁塔 慈恩古塔一闲登,瘗鹤铭亡问寺僧。 旧壁编题唐进士,远烟多见汉原陵。 感怀已寄无穷事,纵目还须最上层。 不省风铃缘底语,至今谁是佛图澄。 注释: 1. 慈恩古塔:慈恩寺内的古塔。 2. 瘗鹤铭:一种刻石的碑文,用于纪念逝去的鹤等动物,这里可能指的是对某位僧人的纪念。 3. 寺僧:指慈恩寺里的僧侣。 4. 旧壁编题:在寺庙墙壁上刻写的诗句或文章。 5. 唐进士:唐代的进士
华清池 造化融春几许年,人间留此一泓泉。 山灵不纳藏冰室,地脉应通浴日渊。 香雾笼晴含御气,凝脂流恨带胡膻。 至今多少探汤手,笑指当时种玉莲。 注释: 1. 华清池: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附近的一处著名温泉区,因唐代皇家在此沐浴而得名,被誉为“天下第一泉”。 2. 造化融春几许年:造化,自然界的生成和变化;融春,春天融化的意思。这句话形容华清池的温泉历经岁月,仍然热气腾腾。 3. 人间留此一泓泉
登泰山二首 其二 万重烟树万重云,今古巍巍势自尊。 四面好山朝日观,一溪流水落天门。 我惭作记非王勃,人说题诗有许浑。 回首忽惊归路晚,满身清影月黄昏。 注释: - 万重烟树万重云:形容泰山上雾气缭绕、树木葱郁的景象。 - 今古巍巍势自尊:指泰山自古至今都显得威严高大,自视不凡。 - 四面好山朝日观:形容泰山周围的群山环绕,如同众山朝拜泰山一样。 - 一溪流水落天门:形容黄河水从天门山流下
趵突泉 一泓清气涌波澜,几度曾于醉里看。 玉杵乱舂珠颗碎,冰壶倒浸雪花寒。 龙吹海末潮声急,鬼刳山根石眼宽。 谁为苍生作霖雨,天瓢携取上云端。 注释: - 趵突泉:位于中国山东省济南市,是一处著名的天然泉水。 - 一泓清气涌波澜:形容趵突泉的泉水清澈透明,波光粼粼。 - 几度曾于醉里看:诗人曾经多次在醉酒后欣赏过趵突泉的美景。 - 玉杵乱舂珠颗碎
【注释】 1. 甘露寺:古寺名。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灵隐山麓,始建于东晋。后历代多次重修,是一处风景名胜。 2. 扪萝:攀缘。 3. 绝顶:山峰的最高处。 4. 水影无边白,山光不断青:水面如镜子般反射着无边的白色,而山的光却永远都是绿色的。 5. 猿啼松外嶂:猿猴在树丛之外啼叫。 6. 鹭宿柳边汀:鹭鸟在柳树下的小洲上栖息。 7. 老衲:佛教中对出家人的称呼,即和尚。 8. 降龙处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懒出 - 关键词:懒 - 注释:指诗人因身体或心情的原因,不愿意离开舒适的位置或状态。 - 赏析:这一句可能反映了诗人在某种情境下的自我描述,表达了一种懒散、逃避现实的心态。 2. 老去鬓如丝,东风知不知。 - 关键词:老去 - 注释:指诗人年岁已高,形容其头发稀疏如同丝线一般。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诗人衰老的形象,通过对“鬓如丝”的比喻
注释: 1. 禅关临古道,使节几经过。 2. 僧涴溪头竹,樵扳石上萝。 3. 妙山原自好,佳句不须多。 4. 人境俱忘处,披云一啸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景色的诗歌。诗人以禅宗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自然风景画。诗中的“禅关”和“使节”象征着佛教与世俗之间的界限。诗人通过描绘僧人在溪头竹子旁修行、樵夫攀爬石头上的萝藓等场景,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首两句“禅关临古道,使节几经过
骊山怀古 寂寂骊山锁夕晖,我来不觉泪沾衣。 幽王烽火娱褒姒,唐帝温泉浴贵妃。 芳草有情空自老,落花无语为谁飞。 春来绣岭多啼鸟,似对行人说是非。 注释: 1. 骊山: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东南,是秦岭的一部分。 2. 夕晖:夕阳的余晖。 3. 幽王烽火:指周幽王为博得美人褒姒一笑,点燃烽火台的狼烟,引起诸侯救援,最终导致国破身死的事件。 4. 唐帝温泉浴贵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