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惟一
【注释】 1、偈:佛教语,即佛经中的偶颂。 2、雅爱:喜爱。 3、故人:老朋友,这里指月亮。 4、在天何皎皎:在天空中,月亮多么明亮皎洁。 5、更频频:月色照得更亮了。 6、圆影随流水:明亮的月光随着流水流动。 7、清光绝点尘:清澈的月光洗净尘世的一切。 8、孤高攀不及:孤独而高远,攀比不得。 9、觌面:当面,面对面。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中秋月色的诗。首联“雅爱中秋月,多情似故人
【注释】 三玄:即《周易》、《尚书》、《礼记》; 五位:指五经,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君臣:指儒家的君与臣的关系; 说偏说正:指儒者的两种观点——偏于一方(一说正)和不偏不倚; 分主分宾:指儒家的“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未免(wèi ruì):免不了; 重添眼里尘:指文人墨客为了名利而争名逐利。 尽情划断:形容文笔挥洒自如,毫不留情。 空阔无垠
德山推倒,云门打杀。黄檗烧香,殷人以柏。 注释与赏析 诗句解析 1. “德山推倒”:德山指的是德山和尚,推倒意味着这位和尚对某事物的态度或观点进行了彻底否定或颠覆。 2. “云门打杀”:云门和尚,此句表达了他对某种现象或行为的强烈打击或制止。 3. “黄檗烧香”:黄檗是禅宗六祖慧能的法号,烧香则可能暗示了虔诚修行的行为。 4. “殷人以柏”:殷人是商朝末期的一个诸侯国名
【注释】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 其七十四 笑吟吟:形容人的笑容满面,面带微笑。 怀毒深(深仇):心怀恶意。 芒绳:即芒针。 鬼子:指敌人。 蝎尾:一种有毒的蝎子尾巴。 蹉(cuo)脚跨他门:指自己跌进敌人的陷阱里。蹉,跌倒。跨,跳。 遭(zāo):遭受。 毒气熏:指中毒而死。 只此为凭:只有这点证据可以作为凭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它用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把那些口是心非
【译文】 摩耶佛祖曾经产过一块铁,没有名字。 想把它铸成金身却铸不成,反而造出了一个大错。 这个大错,至今累及我们东土众生,年复一年地转来转去。 【注释】 摩耶:佛教传说中的印度教主释迦牟尼的生母。 偈颂(jie sòng):佛教用语,即唱赞文,是佛教中用来赞美佛法、弘扬佛法的文字。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佛教经典《华严经》中有《偈赞》一百三十六则,故称。《华严经·演玄品》说:“此经中所有义趣
此事没誵讹,人人不柰何。 柰何不得处,合眼跳黄河。 跳得后如何,元来佛法苦无多。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此事没誵讹”: - “誵讹”指谣言或错误的说法。 - 这表达了某种事物或观点确实存在错误或被误传的情况。 2. “人人不柰何”: - “柰何”是无可奈何的意思。 - 表明人们对此无法采取任何有效的措施或方法去纠正。 3. “柰何不得处”: - 表达的是尽管知道某些事情是错误的
【注释】 1.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即《百三十六颂》。 2.偈:梵语的翻译,佛教中用来解释佛经或诵读佛经的赞颂。 3.颂:亦称“偈”,指韵文,多用于佛经、道经等,有唱颂和说颂之分,说颂为韵文形式的颂体诗。 4.一百三十六(16):这里指《百三十六颂》共一百三十六篇。 5.其七十一:这是第一百三十六篇中的第七十一篇。 6.春雪乍(zhāo)晴:春雪刚刚消融,天也放晴了。 7.春光愈好
心不是佛,智不是道。 抛却深山,又入荒草。 只如以一重去一重,不知转交涉转料掉。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禅宗思想的理解。诗中的“心不是佛”意味着禅宗认为,人的心灵并非直接通往佛的境界。这里的“智不是道”则表示,智慧并非通往成佛的唯一途径。因此,诗人通过“抛却深山,又入荒草”这一形象的表达,暗示着在追求禅宗的道路上,人们应该放下执着,不要被外界的诱惑所迷惑,而是要深入内心,寻找真正的自我
诗句释义: - 雨滴空阶,溪流新涨。:描述了一场雨后的景象,雨水打在空无尘土的台阶上,溪水因降雨而水位上升。 - 风起天末,叶坠疏林。:风从天的尽头吹来,树叶随风飘落,稀疏的树林中显得更加空旷。 - 唤作物却非物,唤作心不是心。:用“唤”字来表达某种事物或概念时,实际上指的并不是实际的物质或存在的东西。这里的“物”和“心”都代表了抽象的概念或状态,但通过这个动作,它们被赋予了具体的物质形态。 -
诗句释义与译文: 名不得,状不得。 - 取不得,舍不得。 - 不可得,只么得。 - 赵州东壁挂葫芦,观音院里有弥勒。 译文: 1. 名利双失,无法得到。 2. 得不到的东西,却又放不下。 3. 无法得到的东西,只能顺其自然。 4. 在赵州的东壁上挂着一个葫芦。 5. 观音院里有一位弥勒佛。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以及对于放下执着,顺其自然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