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滴空阶,溪流新涨。
风起天末,叶坠疏林。
唤作物却非物,唤作心不是心。
缺齿老胡会不得,九年面壁空沉吟。
诗句释义:
- 雨滴空阶,溪流新涨。:描述了一场雨后的景象,雨水打在空无尘土的台阶上,溪水因降雨而水位上升。
- 风起天末,叶坠疏林。:风从天的尽头吹来,树叶随风飘落,稀疏的树林中显得更加空旷。
- 唤作物却非物,唤作心不是心。:用“唤”字来表达某种事物或概念时,实际上指的并不是实际的物质或存在的东西。这里的“物”和“心”都代表了抽象的概念或状态,但通过这个动作,它们被赋予了具体的物质形态。
- 缺齿老胡会不得,九年面壁空沉吟。:这里提到的“缺齿老胡”可能是指一位年迈且牙齿不全的人。他无法理解或领会这种超越常规思维的事物或观念。而“九年面壁空沉吟”则描绘了这位老者长时间思考或冥想的场景,表达了对这种抽象事物的深度反思和探索。
译文:
- 雨滴落在空荡的台阶上,溪流因下雨而水位上涨。
- 风吹过天空的边缘,叶子从稀疏的树林中落下。
- 当人们试图用“唤”来形容某些事物时,他们所指的并不是真实存在的物体,而是一种心理状态或概念。
- 一个年迈且牙齿不全的人(可能是个隐士)无法理解或领会这种超越常规思维的事物或观念。
- 经历了九年的静坐冥想,他仍在深思这种超越常规思维的事物。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引入了哲学的思考。诗中的”唤”字象征着一种认知上的模糊性——即当我们试图用语言或行动来描述或影响某种超出我们直接感知或经验的东西时,我们实际上是在进行一种抽象的、隐喻性的尝试。这不仅是对物理世界的一种观察,也是对人类心理和认知过程的一种反思。通过使用“物”和“心”、“缺齿老胡”与“九年面壁”,诗人展示了一种深层次的哲理探讨,即如何理解和处理那些超越直观和具体经验的事物或观念。这种探讨不仅挑战了读者的想象力,也促使读者反思自己的认知边界和理解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