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草为衣,或狮为舆。
千变万化,无二文殊。
虽然觅则不可得,五台山色犹如如。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出自《文殊师利所问经》,全诗如下:

或草为衣,或狮为舆。
千变万化,无二文殊。
虽然觅则不可得,五台山色犹如如。

注释:

  • 文殊赞:这是一首赞颂文殊菩萨的诗歌。文殊菩萨是佛教中的智慧之神,代表佛法的真理和智慧。
  • 或草为衣:意思是有人以草为衣。这可能指的是文殊菩萨在人间的形象,有时被描绘成身穿草衣,象征着他的朴素和谦逊。
  • 或狮为舆:意思是有人以狮子为车。这可能指的是文殊菩萨在民间的形象,有时被描绘成乘坐狮子座的车,象征着他的威严和力量。
  • 千变万化,无二文殊:这句话的意思是文殊菩萨的变化无穷,无法用语言完全描述。这表达了对文殊菩萨无尽的智慧和慈悲的赞美。
  • 虽然觅则不可得:虽然人们试图寻找他,但却无法找到。这表达了对文殊菩萨神秘和难以捉摸的本质的一种感叹。
  • 五台山色犹如如:这句话的意思是五台山上的风景与文殊菩萨的形象相得益彰,如同出一辙。这表达了对五台山美景与文殊菩萨形象之间和谐统一的赞赏。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文殊菩萨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他对佛法的理解和对智慧的追求。诗中的“或草为衣,或狮为舆”形象地描绘了文殊菩萨在不同场合下的不同形象,体现了他的多面性和变化无常的特点。同时,“千变万化,无二文殊”这句表达了对文殊菩萨智慧和慈悲本质的赞美,强调了他的无尽智慧和无边慈悲。最后一句“虽然觅则不可得”表达了人们对文殊菩萨的向往和追寻,尽管人们努力寻找他,但他却始终无法被完全找到,这表达了对文殊菩萨神秘的赞叹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整首诗充满了对佛法和智慧的赞美,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