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惟一
【注释】 雪岭:今云南丽江、中甸一带,海拔4000米左右。几番(番):几次。彻骨寒:形容十分寒冷。三更天:深夜。北斗:指北斗星。面南看:面向南方。瞿昙:梵语的音译,古印度佛经中的“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这里代指释迦牟尼。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叹雪景的七言绝句。诗人以“雪”为线索,将雪下之奇,夜观之异,人觉之苦等几个画面有机地串连在一起,构成一幅奇特的雪中景象图。全诗语言平易自然
注释: - 六月中夏,诸方放假。 - 大仰不然,绳头紧把。 - 常住百无一有不能挂怀,只忧兄弟不会狗子无佛性话。 - 常啼菩萨卖心肝,风前狼籍谁人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领悟。首先,“六月中夏,诸方放假”,这里的“中夏”指的是佛教中的“三时六时”,是指夏季的时节。而“诸方”则表示各个地方,也就是各个寺庙、禅院等。这里的放假
【注释】偈颂:佛经中赞美佛教的诗歌。一百三十六首,是《大正藏》中的目录。偈,即赞歌、诗。颂,即赞辞、赞歌。 其九十二:指第九十一首。五逆儿孙,指皈依佛法的人的后代,因犯五逆罪(杀父、杀母、告发人谋反、盗窃、破败僧团财产)而受到佛惩罚,不得再为僧侣。 霶霈(pèi):大雨。 叵耐:忍耐不住。 【赏析】这首偈颂是讽刺那些不守戒律,不虔诚信佛的僧侣。从表面看,他们似乎信奉佛法,但实质上却背道而驰
诗句原文: 意句俱到,不入深村入荒草。 意句不到,珊瑚树林日杲杲。 只如一言道尽,意况不及时如何。 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 注释与赏析: 1. 诗意解析: - 第一句“意句俱到,不入深村入荒草。”表达了诗人在创作或思想表达中追求完美、细腻,不愿停留在表面层次,而是深入挖掘核心和本质的思想境界。这反映了诗人对事物深层次理解和把握的追求。 - 第二句“意句不到,珊瑚树林日杲杲
注释:今天是腊月的二十五,明天是腊月的二十六。在风前唱起仰山歌,人们都说是云门曲。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腊月景色的诗歌。诗中通过描绘腊月的风、腊月的歌,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墨客对音乐艺术的追求和向往
这首诗出自宋代释惟一的《偈颂一百三十六首 其七十三》。下面将一一展开解析: 1. 诗题与作者: - 诗题:《偈颂一百三十六首 其七十三》 - 作者:释惟一(宋) 2. 逐句释义: - “一明一切明”:意味着当一个概念或真理被清晰明了地理解时,其他所有事物也因此显得明朗。 - “一了一切了”:表达了对某事全面了解后的彻底明了。 - “道无不是无”:强调了道的本质是超越一切的存在
这首诗是一首七绝,其译文为:“九秋的大半时间,不冷也不热。 细细的风伴随着霏霏的雨,冷水和淡淡的云。 一叶扁舟在烟波中,两岸都是芦花。” 关键词注释: 1.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指《全唐诗》所收的唐代僧人贯休所作的偈颂诗。 2. 其八十:指《全唐诗》中的第八十四首偈颂诗。 3. 九月半:指秋天的一半时令,大约是农历九月。 4. 不寒不暖:形容天气既不寒冷也不炎热。 5. 细风:微风。 6. 霏霏
【注释】 琢:雕刻。攒(cùn存)花簇锦:用雕花的装饰品来装饰。 邻(lín临):近邻,指邻居。义昭昭:正义、仁爱的道理非常明显。 友:朋友。烱烱(jīng jiǒng炯炯):光亮的样子。 扶:搀扶。下井:从井里救出人。 劫(jié劫)石:用石头砸碎。 【赏析】 这首诗是《偈颂一百三十六首》中的第八十二首,全诗如下: 琢雪雕冰,攒花簇锦。 邻义昭昭,友义烱烱。 扶人上树,推人下井。 劫石可消
【注释】: 1. 赤肉团上:指人的头部,这里用“赤肉团”比喻人的脑袋。 2. 无位真人:指佛祖,没有具体的地位。 3. 眼里耳里、鼻里口里:指眼、耳、鼻、口等五官。 4. 频频出入:频繁地进出。 5. 集云:集云和尚,是诗僧,唐代高僧。 6. 今日为汝保任:今天为你作证,证明你的说法是正确的。 【赏析】: 这首诗以诙谐的口吻描述了一个无位真人的形象,通过其能言能唤、能屈能伸等特点
【诗句解读】 1. 一结:指“一结一切结,一解一切解”这两句诗。 2. 一解:指“结解两忘,通身潇洒”这两句诗。 3. 结解两忘:指诗人在修行的过程中,将世俗的烦恼和牵挂全部放下,达到了一种心境上的解脱。 4. 通身潇洒:指诗人的内心世界非常宽广、自由,没有束缚,如同脱去了身上的罗笼一般轻松自在。 5. 绝潇洒:意为完全摆脱了世俗的束缚,达到了一种极高的境界。 6. 脱罗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