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腊月二十五,明朝腊月二十六。
风前唱起仰山歌,人皆道是云门曲。
注释:今天是腊月的二十五,明天是腊月的二十六。在风前唱起仰山歌,人们都说是云门曲。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腊月景色的诗歌。诗中通过描绘腊月的风、腊月的歌,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墨客对音乐艺术的追求和向往。
今朝腊月二十五,明朝腊月二十六。
风前唱起仰山歌,人皆道是云门曲。
注释:今天是腊月的二十五,明天是腊月的二十六。在风前唱起仰山歌,人们都说是云门曲。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腊月景色的诗歌。诗中通过描绘腊月的风、腊月的歌,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墨客对音乐艺术的追求和向往。
雪峰和尚请我赞他: 藞藞苴苴,潇潇洒洒。 严冷时温若阳春,褊急处宽逾大海。 才开口,平日说。 脱空却嫌人,无事谤般若。 有时突出一句乡谈,佛也不能觑他缝罅。 从来闽蜀本同风,相逢自有知音者。 注释: 1. 藞藞苴苴:形容雪峰和尚的外表形象,既庄重又洒脱。 2. 潇潇洒洒:形容雪峰和尚的气质,既有高洁的品格又有洒脱的性格。 3. 严冷时温若阳春:指雪峰和尚在严肃和冷漠时,就像春天一样温暖和煦。
解析与赏析: 1. 诗句逐句解读: - 奇都管请赞:这是对某个人物或事件的赞美。"奇都": 一个可能是指某个地方,“管”可能意味着管理者或主管者。"请赞"暗示了某种请求或称赞的意向。 - 牧以卑,守以规:牧羊人以谦卑的态度来管理羊群("牧以卑"),而守护者则遵守规则来保护秩序("守以规")。 - 迅雷疾风,铁石不移:形容力量大到足以撼动铁石。"迅雷疾风"是迅速而猛烈的风暴。 - 须弥其颓
注释: 1. 禅人请赞:禅宗的僧侣请你作诗。 2. 赤土画簸箕:用赤土(红土)来画一个簸箕。赤土是一种天然的颜料,可以用来做画。 3. 冬瓜作碓嘴:用冬瓜做碓(dui,捣米用的石制器具)的口。 4. 舂碎铁蒺藜:舂(舂击),把铁蒺藜(一种植物,有刺)舂成粉末。 5. 簸出长粳米:把长粳米(长粒的稻米)簸出来。 6. 不须淘汰:不需要筛选。 7. 不须炊饱:不需要烹饪。 8. 尽世人人不知
注释: - 朝阳:太阳初升,阳光照射。 - 穿破:穿透。 - 衲赞:一种织物,这里可能是指某种质地或材质。 - 一条:形容事物单一、简单。 - 屈曲:曲折。 - 半寸:长度单位,一寸的一半。 - 攀拳:伸手向上。 - 穴鼻针:比喻细小的针线,可以刺入鼻腔等小孔。 - 补得:缝纫或修补的意思。 - 成片:完整、无破损的样子。 - 举头:抬起头来。 - 红日:指太阳。 - 到天心:到达天空的中心。
小师惠林师孙法济请赞齿豁头童,眼昏耳聋。 忘怀所好干屎橛,不忍轻易抛弃栗棘蓬。 以此占据丛林,以此帮助贫困。 只因真实不舍弃空,因此孝子慈孙绘制肖像。 译文: 小师傅惠林和师孙法济邀请我来赞颂。 我牙齿脱落,头部童态,眼睛模糊耳聋。 忘记自己喜好的干屎橛,不忍心轻易扔掉栗棘蓬。 用这种方式占据山林,以此来帮助穷人。 只因为真实不舍弃空,因此孝子慈孙绘制肖像。 注释: 1. 齿豁头童:齿疏
小师惠彰请赞:小师,即小沙弥;惠彰是法名。请赞,意为请求颂扬。 顾我游世间,如云在天上。 回顾我漫游人世,宛如云彩在天空飘荡。 任缘而去住,不作去住想。 任由缘分来去自由,不去思考去留问题。 南北信所之,东西无定向。 无论南边北边都信服,东南西北没有固定方向。 为人少方便,动便拦腮掌。 做人做事要简单方便,一动就要受到责备。 恁地去离泥水底本师,如何却唤作环溪和尚。
【注释】 颂古三十六首:这是一首咏叹赵州从谂和尚的《颂古》诗。从谂禅师,号从翁,俗姓郝,山西人氏,唐昭宗时曾任谏议大夫,以善讲佛法闻名于世。他一生讲学不辍,有“赵州门下”之称,后圆寂。 家风:指家族的传统风尚和家风。 耳聋:比喻听不见。 指南为北,问西答东:意即无论向谁问路,他都回答相反方向。 天童:赵州从谂的号。 【赏析】 这首诗是赵州和尚颂其师从谂禅师的诗作。全篇采用拟人手法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出自《文殊师利所问经》,全诗如下: 或草为衣,或狮为舆。 千变万化,无二文殊。 虽然觅则不可得,五台山色犹如如。 注释: - 文殊赞:这是一首赞颂文殊菩萨的诗歌。文殊菩萨是佛教中的智慧之神,代表佛法的真理和智慧。 - 或草为衣:意思是有人以草为衣。这可能指的是文殊菩萨在人间的形象,有时被描绘成身穿草衣,象征着他的朴素和谦逊。 - 或狮为舆:意思是有人以狮子为车
这首诗描绘了雪峰真觉祖师的神奇和威严。下面是对每句诗的详细解释: 1. 弄出鳖鼻蛇,弹起广陵曲:这句诗描述了一种神奇的力量或能力,仿佛能操控自然界的力量。"鳖鼻蛇"是一种神话中的生物,象征着强大和神秘。而"弹起广陵曲"则可能指的是某种乐器的声音,广陵曲可能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其声音悠扬而深沉。 2. 清韵难可掩,毒气不可触:这里的"清韵"可能指的是音乐或歌声的美妙和清新
注释: 对月了残经赞 古教只知遮老眼,银蟾不觉上孤峰。 看来看到无看处,光境俱忘一卷终。 译文: 月光照亮了残破的经书,赞美它! 月亮照耀着孤独的山峰,却无法照到。 看似看不到的地方,实际上已经看到了; 虽然只看到了光境,但仍然觉得读完了一卷。 赏析: 这首诗以“对月了残经赞”为题,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景。首两句“古教只知遮老眼,银蟾不觉上孤峰”描绘了月光照亮了残破的经书的景象
诗句 谈玄谈妙,将油洗皂。 译文 谈论玄学妙谛,如同用油清洗污垢。 注释 - 谈玄:讨论玄奥的哲学或道理。 - 谈妙:探讨玄学中美妙深奥的道理。 - 将油洗皂:使用油来清洁身体上的污垢。 - 行棒行喝:实行棍棒训练和喝令。 - 剜肉成疮:形容残酷的惩罚。 - 诸方:各方。 - 夸张作说:过分地夸大其词。 - 集云只据见定商量:只是根据现有的资料来决定。 赏析
【注释】 雁(yuàn)入高天,蛩(qióng)吟古砌。剧谈(jié tán)不二门,单明第一义。瞎却眼,塞却耳。听得分明见得亲,不必龙华亲授记。 【赏析】 这首偈颂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雁、蟋蟀的鸣叫声来比喻禅理,通过雁和蟋蟀的不同鸣叫,表达了禅宗的“不二法门”。 “雁入高空,蛩吟古砌”。雁与蛩是两种不同的动物,它们在高空和地上鸣叫,形成鲜明对比。这里,“雁”与“蛩”都是比喻,分别指代禅师和弟子
【译文】 宝剑从剑匣中出来,精金被冶铸成器。 它的颜色像星星的光辉,光芒四射。 把它投入重津潭水中,光华更加耀眼;在烈火中锤炼,颜色一点不假。 它用来报效人间不平之事,定会招致辽天大的灾难。 【注释】 宝剑:宝剑是古代一种装饰用的金属制品。 色(sè):指剑刃上反射出的光泽或颜色。 辽(liáo)天价:形容贵重。辽,大。 赏析: 这首诗以精炼的笔墨描绘了宝剑的辉煌,表达了诗人对正义事业必胜的信念
这首诗的内容如下: ``` 元正启祚,万物咸新。 觅一毫旧相,了不可得,千年桃核里,元是旧时仁。 觅一毫新相,了不可得,新旧之相既不可得,不可得亦不可得。 道泰时清万国宁,咸淳二年正月一。 ``` 注释: 1. “元正启祚”:“元正”指的是新年的开始,“启祚”意味着开启新的时期或生命。整句意为新的一年开始了,万事万物都在焕发新的气息。 2. “万物咸新”:“万物”泛指世间万物
注释: 飞雪亭前,宜春台上。 物有万殊,春无两样。 住不顾去底,犹欠劈面拳。 去不顾住底,好与拦腮掌。 直饶去住两忘,如龙似象。 未免卸下衲衣,连挥痛棒。 棒折也不放,是罚是赏。 为人须为彻,杀人须见血。 赏析: 这首诗以“飞雪亭前,宜春台上。物有万殊,春无两样。”开篇,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飞雪亭前,宜春台上,万物皆有其独特之处,而春天却并无两样。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
【注释】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 其九十一:这首诗是元代僧人明本的作品。“偈”就是佛教的颂诗,“颂”就是赞词。 仰山上元令节,笙歌且靠一壁:仰山是杭州灵隐寺的别称,上元节是农历正月十五日,是道教和佛教共同庆祝的节日。这首诗描写了在寺院里,人们欢聚一堂,奏乐歌舞,饮酒作乐的场景。 雪晴山色挼蓝,冻解溪流濑石:雪花已经融化,山色变得柔和,溪流解冻流淌在石头上。这里的“挼蓝”是指柔和的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