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惟一
【注释】 ①颂古:古代诗歌总集。③鼓:指琴声。④意甚深:意思是深沉。 【赏析】 此诗为咏琴,赞琴的音色、品格、神韵,以及它所表达的感情。全诗共三句,前两句是说琴声如白云般高远,其音清越,其情深沉,其韵至今犹未泯灭;后一句是说在江南江北,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它。 首句中的“鼓”字,既是实写弹琴的动作,又暗含琴声的激越和悠扬,表现琴声的起伏变化,犹如乐曲中的节奏。第二句中的“一曲”,既是指琴曲本身
不落宫商太古音,无劳弦上发清声。 高山流水有馀意,除却子期谁解听。 注释:音乐之美在于其超越世俗的束缚,不依赖固定的宫商调式。它如同自然界的山水,有着无尽的韵味和深意。在《高山流水》的故事中,俞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默契和理解,是这种艺术境界的最佳诠释。然而,除了他们两人之外,又有谁能真正领会这份心意呢?这是一首表达了对古典音乐无尽魅力和深刻内涵的颂赞之诗
【注释】 自己:指人,即我。须弥:印度语,意为“世界”,佛教用语。 更:再,又。 九峰:山峰。这里代指山。末上能行令,指在山上可以指挥交通。 重(chóng)重:形容路途艰难、崎岖。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旅途艰辛的诗。诗人从自身的旅行经历出发,以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行路的困难,抒发了作者对人生路上艰难险阻的感慨和无奈之情。全诗语言平实却富有感染力,表达了诗人深沉的人生感悟
【注释】 双峨:指山名,在今江西。芝岩:即“芝峰”,在江西庐山南麓。 松江:泛指长江下游一带水乡,此处借以指江边景色。 惨然:悲伤的样子。 花屿:水中的洲渚。 【赏析】 此诗是写江南夏景的一首咏物诗。诗人抓住夏天的特点,着重描绘了松树、荷花和月光的景象。诗中没有直接抒情,而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来反映诗人的情感变化。 起句写去秋双峨被毁,今夏芝峰坠地,这是实写;接着写松树因遭毁坏而显得十分悲凉
【注释】 1. 年夜:即除夕。岁暮之夜,又称“年关”。 2. 叔季精神元似旧:叔季,指晚辈或后生;精神,指精神状态;元,通原,本来;似,好像;旧,旧貌。意思是晚辈或后生的精神状态和本来的一样。 3. 慧慈面目只如新:慧慈,佛家语,意译为智慧慈爱;面目,外貌、容貌;只,仅仅;如,象;新,与上句中的“旧”相对,表示变化。意思是晚辈或后生的外貌和容貌和从前的一样,只是神态和神情发生了变化。 4.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因此,答题时要注意抓住诗句的关键词,结合作者的情感来分析。 译文:大千世界,劫初时铸造毗卢印,古篆雕虫尚可看出。令人可笑又可悲的是世人不识其真意,却嫌字画不完整。 赏析:这是一首托物咏怀诗。诗中以“古篆”、“毗卢印”为题,借古篆之形,赞佛教之真;借毗卢印之形,赞佛教之妙。此句用典贴切,言简意赅,耐人寻味。 “堪笑堪悲人不识”,诗人以讽刺的口吻写来
【注释】: - 绝毫绝釐,日面月面:指极言其快。绝,尽;毫,笔尖;釐,笔端。日面月面,犹言“日用”,即日常的笔触和书法。 - 号令四驰,风行草偃:形容书法笔势遒劲,如疾风骤雨般迅猛。 - 拔山超海杳无踪,风从龙兮云从龙:形容书法神妙无比,仿佛能与风云同游。 【译文】: - 极言笔力遒劲之快,如同太阳照耀大地,月亮照耀天空。 - 书法笔势迅猛如疾风骤雨,如风行草偃一般。 - 书法神妙无比
注释:我实在无法接受那被抛弃的死猫头,它被烈日暴晒和风吹日晒,臭气难散。为什么如此罕见的猫头却常常被人珍视?只是因为其珍贵且稀少。 赏析:此诗是诗人对于一种珍贵而稀有物品的赞美,以生动的形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对这种物品的喜爱和珍视。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的价值观,认为只有珍贵的事物才能得到人们的喜爱和珍视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1. 偏中正,正中偏。 这句话的意思是,中间的部分既不是偏左也不是偏右。这里的“偏”和“正”是相对的,表示一种平衡的状态。 2. 正偏不及处,别是一壶天。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中间的部分,没有达到左右两端的程度,但仍然是一种独特的状态,就像是一壶不同的天空一样。 3. 水澄澄,风细细,云澹澹,月娟娟。 这句话描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宁静。这里的“水澄澄”、“风细细”
【注释】腊:农历十二月,古称腊;偈(jie):梵语的音译,即佛经中唱诵时所用的韵文。本指佛教徒念诵佛经的诗歌。偈颂:是佛教徒在诵经时吟唱的韵文。 四首其一 除夜:除夕之夜。 年年:每年。 无尽期:没有止境。 拄杖依前乌律律:拄着拐杖,依旧像乌鸦那样叫个不停。 【赏析】《偈颂四首》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的组诗作品。此为第一首。这首诗写除夕夜不眠之苦。诗的首句说“腊月尽是岁除夜”,说明除夕之夜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