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惟一
【注释】 ①和尚:佛教僧侣。尊位:尊贵的座位。日月面:指日、月二星的位置。突出:高出。五眼:佛经中所说的五种眼,即肉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佛性之眼)。觑(qù):看。寻常:平常。腊月:农历十二月,冬季,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扇:比喻佛眼。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咏古的作品,借咏佛经中的“五眼”来比喻人的不同修养境界。 首句点出“和尚”二字,说明下面要写的是和尚的尊位。“和尚”
【译文】 无位真人活蹦乱跳,赤肉团上为窠窟。纵横妙用可怜生,七出八没难捉摸。 推不去,挽不住,拟议寻思无觅处。无觅处,在这里,握则一拳,开则五指。 【注释】 1. 颂古:即颂古堂诗。唐代元稹在洛阳建有一座“颂古堂”,他喜欢作诗歌颂古人。 2. 三十六首:指唐代张谓的《咏物》诗共三十六首,其中第一首是咏鹦鹉。 3. 活鱍鱍:比喻活泼可爱。 4. 赤肉团:喻指鸟体。 5. 窠窟:鸟的窝巢。 6.
注释: 真觉祖师展开两臂,云门一举四十九。 空王殿已经高耸巍峨,千古万古仍然保持着原来的样子。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贯休所作的《颂古三十六首》中的第19首,描绘了寺庙中佛像的庄严形象及其历史沧桑感。 全诗如下: 颂古三十六首 其十九 真觉祖师展两手,云门一举四十九。 空王殿已峭巍巍,千古万古犹仍旧。 翻译: 赞美真觉祖师双手张开,云门寺的佛像一举高达四十九。 空王殿已经高耸巍峨
注释:武帝求仙却未能得到,王乔端坐着却升天。有心去做事反而出错,无心去祈求又如愿以偿。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汉武帝求仙不得而王乔却能端坐升天的情景。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王乔高超技艺的赞美和对武帝求仙不得的讽刺。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富有哲理
【注释】 颂古三十六首 其十:颂,赞美。此诗是颂扬临济寺的松树,赞颂其高峻挺拔的姿态和清幽宜人的意境。一椎两当:指用一根棒槌击打松树,却只敲出两个洞。象征禅宗直指人心,不须言说,不必文字解释。山门境致:指寺庙门前的自然景色。后人标榜:指后人为了标榜自己,在门前栽植松树以作装饰。锄头打地,灭却吾宗:用锄头打松树,却使本宗(指禅宗)被掩盖。阴凉大树起清风:指松树在阳光照射下形成阴凉处
【注释】 金毛狮子奋全威:指狮子。奋,奋力,用力。金毛,金色的毛发。全威,全身的威势。百亿毛头狮子儿:指狮崽。百亿,形容数量之多。 不是饮光槌不举:意思是说没有酒(槌,一种击物的工具),不能使酒壶中的酒全部倾出来。 惜伊无地可埋尸:可惜这狮子死了,找不到埋葬之地。 【赏析】 《颂古三十六首 其十五》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对金毛狮子的形象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无常和人生无常的感受。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求考生了解诗词内容和作者信息,然后结合题目中给出的注解进行理解,最后再分析诗人的情感态度,即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诗句的妙处所在。 “鹧鸪啼处百花香”的意思是说:每当鹧鸪啼叫的时候百花盛开散发阵阵芳香。鹧鸪鸟叫声凄婉动人,所以人们常用来比喻哀伤的音调。这里用“鹧鸪啼”来渲染环境氛围,营造一种清幽静谧的气氛。 “劫外风光不覆藏”的意思是说
【注释】 颂古:指唐代诗人元稹所编的《元氏长庆集》中所收颂扬前代人物的诗作。三十六首,本指颂赞前代人物的篇目,这里泛指。其九,即第九篇。一物不为,千圣不识。指自己虽有所作为,但世人却不了解。 静夜霜钟,澄潭秋月。指在寂静的夜晚听到的钟声与看到澄清的秋夜月光。 清音绝听,清影难窥,药峤石头曾未知。指自己的名声虽高远,但却不被世人了解,就像药峤、石头那样。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
【注释】 即心是佛:禅宗认为,人的本心就是佛。砒霜:一种毒物,用来杀人或害人。 “起死”句:用佛教的术语来说,就是通过念诵佛号、念经、拜佛等修行方法来使死者复活。 不消一服:不用服药就可以治愈病痛。这里指的是不用任何药就能使人恢复健康。 【赏析】 这首诗是颂赞禅宗的一首诗。禅宗认为,人的本心就是佛。所以禅宗提倡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诗中所赞扬的,正是这种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精神。
【注释】 上一句:直下是,直下是。 上:在天上。 下:在地上。 日暖风和,花酣柳醉。 玉笛才轰,朱弦奏起。 下两句:音响和同一会家,相逢彼此各天涯。 玉笛:指乐器中的笛子。 朱弦:指乐器中的瑟弦。 和同:声音和谐。 会家:相聚在一起。 相逢:指朋友相见或相遇。 天涯:指远方、天边。 赏析: 这首词描写了音乐交流的盛况。词的上片写乐曲演奏,下片写音乐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