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求仙不得仙,王乔端坐却升天。
有心用处还应错,无意求时又宛然。
注释:武帝求仙却未能得到,王乔端坐着却升天。有心去做事反而出错,无心去祈求又如愿以偿。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汉武帝求仙不得而王乔却能端坐升天的情景。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王乔高超技艺的赞美和对武帝求仙不得的讽刺。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富有哲理。
武帝求仙不得仙,王乔端坐却升天。
有心用处还应错,无意求时又宛然。
注释:武帝求仙却未能得到,王乔端坐着却升天。有心去做事反而出错,无心去祈求又如愿以偿。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汉武帝求仙不得而王乔却能端坐升天的情景。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王乔高超技艺的赞美和对武帝求仙不得的讽刺。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富有哲理。
雪峰和尚请我赞他: 藞藞苴苴,潇潇洒洒。 严冷时温若阳春,褊急处宽逾大海。 才开口,平日说。 脱空却嫌人,无事谤般若。 有时突出一句乡谈,佛也不能觑他缝罅。 从来闽蜀本同风,相逢自有知音者。 注释: 1. 藞藞苴苴:形容雪峰和尚的外表形象,既庄重又洒脱。 2. 潇潇洒洒:形容雪峰和尚的气质,既有高洁的品格又有洒脱的性格。 3. 严冷时温若阳春:指雪峰和尚在严肃和冷漠时,就像春天一样温暖和煦。
解析与赏析: 1. 诗句逐句解读: - 奇都管请赞:这是对某个人物或事件的赞美。"奇都": 一个可能是指某个地方,“管”可能意味着管理者或主管者。"请赞"暗示了某种请求或称赞的意向。 - 牧以卑,守以规:牧羊人以谦卑的态度来管理羊群("牧以卑"),而守护者则遵守规则来保护秩序("守以规")。 - 迅雷疾风,铁石不移:形容力量大到足以撼动铁石。"迅雷疾风"是迅速而猛烈的风暴。 - 须弥其颓
注释: 1. 禅人请赞:禅宗的僧侣请你作诗。 2. 赤土画簸箕:用赤土(红土)来画一个簸箕。赤土是一种天然的颜料,可以用来做画。 3. 冬瓜作碓嘴:用冬瓜做碓(dui,捣米用的石制器具)的口。 4. 舂碎铁蒺藜:舂(舂击),把铁蒺藜(一种植物,有刺)舂成粉末。 5. 簸出长粳米:把长粳米(长粒的稻米)簸出来。 6. 不须淘汰:不需要筛选。 7. 不须炊饱:不需要烹饪。 8. 尽世人人不知
注释: - 朝阳:太阳初升,阳光照射。 - 穿破:穿透。 - 衲赞:一种织物,这里可能是指某种质地或材质。 - 一条:形容事物单一、简单。 - 屈曲:曲折。 - 半寸:长度单位,一寸的一半。 - 攀拳:伸手向上。 - 穴鼻针:比喻细小的针线,可以刺入鼻腔等小孔。 - 补得:缝纫或修补的意思。 - 成片:完整、无破损的样子。 - 举头:抬起头来。 - 红日:指太阳。 - 到天心:到达天空的中心。
小师惠林师孙法济请赞齿豁头童,眼昏耳聋。 忘怀所好干屎橛,不忍轻易抛弃栗棘蓬。 以此占据丛林,以此帮助贫困。 只因真实不舍弃空,因此孝子慈孙绘制肖像。 译文: 小师傅惠林和师孙法济邀请我来赞颂。 我牙齿脱落,头部童态,眼睛模糊耳聋。 忘记自己喜好的干屎橛,不忍心轻易扔掉栗棘蓬。 用这种方式占据山林,以此来帮助穷人。 只因为真实不舍弃空,因此孝子慈孙绘制肖像。 注释: 1. 齿豁头童:齿疏
小师惠彰请赞:小师,即小沙弥;惠彰是法名。请赞,意为请求颂扬。 顾我游世间,如云在天上。 回顾我漫游人世,宛如云彩在天空飘荡。 任缘而去住,不作去住想。 任由缘分来去自由,不去思考去留问题。 南北信所之,东西无定向。 无论南边北边都信服,东南西北没有固定方向。 为人少方便,动便拦腮掌。 做人做事要简单方便,一动就要受到责备。 恁地去离泥水底本师,如何却唤作环溪和尚。
【注释】 颂古三十六首:这是一首咏叹赵州从谂和尚的《颂古》诗。从谂禅师,号从翁,俗姓郝,山西人氏,唐昭宗时曾任谏议大夫,以善讲佛法闻名于世。他一生讲学不辍,有“赵州门下”之称,后圆寂。 家风:指家族的传统风尚和家风。 耳聋:比喻听不见。 指南为北,问西答东:意即无论向谁问路,他都回答相反方向。 天童:赵州从谂的号。 【赏析】 这首诗是赵州和尚颂其师从谂禅师的诗作。全篇采用拟人手法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出自《文殊师利所问经》,全诗如下: 或草为衣,或狮为舆。 千变万化,无二文殊。 虽然觅则不可得,五台山色犹如如。 注释: - 文殊赞:这是一首赞颂文殊菩萨的诗歌。文殊菩萨是佛教中的智慧之神,代表佛法的真理和智慧。 - 或草为衣:意思是有人以草为衣。这可能指的是文殊菩萨在人间的形象,有时被描绘成身穿草衣,象征着他的朴素和谦逊。 - 或狮为舆:意思是有人以狮子为车
这首诗描绘了雪峰真觉祖师的神奇和威严。下面是对每句诗的详细解释: 1. 弄出鳖鼻蛇,弹起广陵曲:这句诗描述了一种神奇的力量或能力,仿佛能操控自然界的力量。"鳖鼻蛇"是一种神话中的生物,象征着强大和神秘。而"弹起广陵曲"则可能指的是某种乐器的声音,广陵曲可能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其声音悠扬而深沉。 2. 清韵难可掩,毒气不可触:这里的"清韵"可能指的是音乐或歌声的美妙和清新
注释: 对月了残经赞 古教只知遮老眼,银蟾不觉上孤峰。 看来看到无看处,光境俱忘一卷终。 译文: 月光照亮了残破的经书,赞美它! 月亮照耀着孤独的山峰,却无法照到。 看似看不到的地方,实际上已经看到了; 虽然只看到了光境,但仍然觉得读完了一卷。 赏析: 这首诗以“对月了残经赞”为题,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景。首两句“古教只知遮老眼,银蟾不觉上孤峰”描绘了月光照亮了残破的经书的景象
注释:乌藤,指乌藤杖。约住未为过,指不使用乌藤杖也是可以度过的。禅板,指寺庙里的木鱼。焚来也是闲,指不用木鱼敲击也是可以消磨时光的。最苦河南与河北,指河南和河北两省。雷轰一喝诳痴顽,指一声雷鸣,就能使人变得愚蠢。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晚年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他对禅宗生活的一种看法。他认为,即使不用乌藤杖,不用木鱼敲击,也可以度过一生;而那些在河南和河北两地受苦的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颂古三十六首 其二十》中的一部分。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老倒赵州无本据,翻手为云覆手雨,觌面当机不覆藏,往往少人知落处。 知落处,是甚闲家具。 ``` 注释: 1. 老倒赵州:指唐朝时期的赵郡王李从珂。赵州(今河北省石家庄市)在五代时曾经一度被赵王所控制。 2. 翻手为云覆手雨:形容权力的变幻莫测,一会儿做坏事,一会儿又做好事。 3. 觌面当机不覆藏
注释: 真觉祖师展开两臂,云门一举四十九。 空王殿已经高耸巍峨,千古万古仍然保持着原来的样子。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贯休所作的《颂古三十六首》中的第19首,描绘了寺庙中佛像的庄严形象及其历史沧桑感。 全诗如下: 颂古三十六首 其十九 真觉祖师展两手,云门一举四十九。 空王殿已峭巍巍,千古万古犹仍旧。 翻译: 赞美真觉祖师双手张开,云门寺的佛像一举高达四十九。 空王殿已经高耸巍峨
这首诗的译文是:檗山人收养的孩子忒婆(即佛陀),他砍削摩挲不怕辛苦。 叛逆的儿子全然不顾,钁头被拉得高到云霄。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方式,赞美了檗山人养子的坚韧不拔和孝顺父母的精神。檗山人的养子忒婆,他对待孩子的教育非常严格,无论是砍削还是摩挲,他都不怕辛苦,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而叛逆的儿子浑不顾,却不懂得孝顺父母的道理,这种行为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最后一句“钁头掣得气凌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雪里垂丝古钓台:在雪中的垂丝古钓台上,有一根细细的鱼线。这里的“垂丝”指的是鱼线,而“古钓台”则是指古老的钓鱼台,是古人用来钓鱼的地方。 锦鳞拂拂上钓来:当鱼儿被吸引过来时,它们会跃出水面,仿佛是在与诗人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这些鱼儿就像是锦鳞一样,色彩斑斓,美丽动人。 船头拨转归何处:然而,当诗人准备将鱼儿带回家时
颂古三十六首 其二十五 曹溪门下南来燕,终日呢喃话祖翁。 话尽离微人不会,不如养羽候秋风。 注释:曹溪门下,即禅宗的祖庭曹溪,位于广东韶关南华寺。南来燕,指燕子从南方飞来。 终日呢喃,形容燕子不停地鸣叫。话祖翁,指燕子在祖堂(也就是寺庙)周围飞翔鸣叫,仿佛是在向祖师诉说着什么。 指细微之处的真理或道理,这里指的是祖师传授给弟子的道理。人不会,意思是人们难以理解。不如养羽候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