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济栽松,一椎两当。
山门境致,后人标榜。
锄头打地,灭却吾宗,阴凉大树起清风。
【注释】
颂古三十六首 其十:颂,赞美。此诗是颂扬临济寺的松树,赞颂其高峻挺拔的姿态和清幽宜人的意境。一椎两当:指用一根棒槌击打松树,却只敲出两个洞。象征禅宗直指人心,不须言说,不必文字解释。山门境致:指寺庙门前的自然景色。后人标榜:指后人为了标榜自己,在门前栽植松树以作装饰。锄头打地,灭却吾宗:用锄头打松树,却使本宗(指禅宗)被掩盖。阴凉大树起清风:指松树在阳光照射下形成阴凉处,使得清凉的空气吹拂过来。
【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临济寺的松树,它高大挺拔,自然清雅,成为人们赞美的对象。作者运用夸张手法,将“一椎”与“两当”比作禅宗的直指人心,形象生动有趣;而“锄头打地,灭却吾宗”,则巧妙地比喻了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特点。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临济栽松,一椎两当。山门境致,后人标榜。锄头打地,灭却吾宗,阴凉大树起清风。
译文:
临济寺的松树,一棒子下去能打中两个地方,这是禅宗直指人心的象征。寺门前的景色优美,后人为了美化环境,栽了棵大松树作为装饰。用锄头去挖松树根部,却反而埋没了禅宗的真正精神,因为松树本身就是禅宗的象征。松树在太阳的照射下形成了遮荫的地方,使得清新凉爽的风拂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