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寄
见打鱼者漫与 【注释】见:看见、看到;漫:随意,随便。 译文:见到打鱼的人就随便和他们一起。 赏析:此句描绘出作者在闲适之余,看到打鱼者,便随他们一起打渔的情景。 此辈易为侣,嗟余只一身 【注释】此辈:指打鱼的人,他们很容易成为朋友。嗟:感叹词,表感叹。 译文:这些打鱼的人都很容易成为朋友,而我只是独自一人。 赏析:作者在这里表达了自己的孤独之感,同时也流露出对打鱼者的羡慕之情。 结花为老友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重来山居庵 - 关键词: 重来、山居 - 注释: 作者再次来到这个山区的小庵,表达了一种对这个地方的熟悉和喜爱。 - 赏析: “重来”一词表明了诗人不止一次地访问过这个地方,显示出他对这片山林的深厚情感。 2. 爱兹山气爽 - 关键词: 爱兹、山气、爽 - 注释: 表达了对山区清新空气的喜爱和赞赏。 - 赏析: 使用“爱兹”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感情色彩
这首诗是诗人在异乡怀念故国、感叹人生遭遇的抒情作品。 我们来看诗句: 1. 孑孑他乡客,皇皇故国人。 - 孑孑:孤独的样子。 - 他乡客:指远离故乡的人,即作者自己。 - 皇皇:忧惧不安的样子。 - 故人:家乡的人。 2. 伤心三寄食,破胆独游秦。 - 伤心:感到悲伤。 - 寄食:寄居生活。 - 三:多次;多次寄居。 - 破胆:非常恐惧或害怕。 - 独游秦:独自一人前往秦国(古代的一个地区)。
【注释】小步:形容步行之快慢。纷纷:众多的样子。凉叶:初落的树叶,因秋凉而变黄。岭:山岭。松影花轻葛:指松树的影子和花朵在葛布上投下的影子。云丝:细丝般的云彩。嬲:摩擦。短筇:竹制的手杖。怪啼:奇怪地啼叫。种鸟:一类鸟的通称。一爽:顿爽,突然凉爽。还:返回。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山林秋色的诗。首联写林中的景色,以动衬静,渲染出一种清幽宁静的境界;颔联写诗人在林中穿行的情景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古诗文名著中重要作品的基本内容及文学常识的能力。 此诗为唐代诗人王勃的五言律诗,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字。第一句写春景,第二、三两句写山中之景,第四、五句写渔翁之志与编诗之心,第六、七句点出“古人属百世,此意到如今”之意。 【答案】 ①夜霁春皆好:夜雨初晴,春意盎然。②入幽山自深:走进深山之中,觉得格外幽静。③吠声村犬接:狗吠声从远处传来。④敲句野僧吟
蹉跎难自慰,不特二毛嗟。 冬日感怀诗中的“蹉跎”指的是时间的流逝,而“自慰”则是指自我安慰的行为或想法。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因年岁增长而感到的时间压力和对过去的怀念。“二毛”通常用来指代年长的人,这里诗人可能觉得自己已经步入老年,因此感到无奈。 万里索游倦,十年寄食差。 万里索游倦,指的是长时间的旅行使他感到疲惫。这里的“万里”强调了距离的遥远,而“索游”则是指寻找游历的机会
早春重步虞山西麓 舍舟缘涧入,步步起幽思。 水作夏瀑势,山回冬睡时。 日蒸梅不待,风急雨无疑。 返屐招游侣,舟中补一诗。 注释: 1. 舍舟缘涧入:舍弃船只,沿着溪流进入山中。 2. 水作夏瀑势:水流如瀑布般汹涌。 3. 山回冬睡时:山势如同冬眠的兽类,蜷缩着等待春天的到来。 4. 日蒸梅不待:阳光使梅花提前开放。 5. 风急雨无疑:风吹得很急促,雨下得很猛烈,无法分辨。 6. 返屐招游侣
【注释】 兰亭:即兰亭,东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羲之与谢安等41人在兰亭举行修禊仪式,赋诗留念。 上巳:古代农历的三月上旬,为春季大祭日,是春游的好季节。 群贤:指许多才学高超的人物。 茂林:茂盛的树林。 咏觞:指饮酒咏诗。 飞逸兴:意谓酒兴飘逸。 泉石:指水边山间的清幽景色,亦泛指山水。 是日:那天。 惠:惠风,喻指和煦的微风。 斯文:这里指文化、文章、学问。 感至今:感于至今。 荒涧
夜入由里山 深山如同积聚的积水,步步深入空灵明净之地。 月光照映松树,影子笔直收拢;霜降时,雁群失声,鸣叫哀伤。 山峰肃穆相向,涧水清音远传,令人心旷神怡。 这里是如此清凉之地,尘世的烦恼难以洗净。 译文: 深夜我踏入幽静的由里山中, 它宛如被积水覆盖的深邃山谷, 每一步都踏入那明亮而空寂的境地, 月光下松林的影子笔直而收敛, 寒霜降临时,大雁的声音变得微弱。 山峰庄严对峙
寒夜 寒夜转清寂,偏宜坦步心。 月能圆树影,风欲走松音。 犬吠真如豹,疏舂半倚砧。 山僧白榾柮,念我步幽林。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在寒冷的冬夜独自漫步于山林中的所见所感。首句“寒夜转清寂”描绘了夜晚的寂静和寒冷,为全诗奠定了基调。第二句“月能圆树影”则通过月光与树影的互动,展现了冬夜的宁静之美。第三、四句“风欲走松音”与“犬吠真如豹”,则是对自然声响的细腻描绘,通过声音的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