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当佳节,群贤集茂林。
咏觞飞逸兴,泉石感清音。
是日何风惠,斯文感至今。
不知荒涧上,遥企亦何心。
【注释】
兰亭:即兰亭,东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羲之与谢安等41人在兰亭举行修禊仪式,赋诗留念。
上巳:古代农历的三月上旬,为春季大祭日,是春游的好季节。
群贤:指许多才学高超的人物。
茂林:茂盛的树林。
咏觞:指饮酒咏诗。
飞逸兴:意谓酒兴飘逸。
泉石:指水边山间的清幽景色,亦泛指山水。
是日:那天。
惠:惠风,喻指和煦的微风。
斯文:这里指文化、文章、学问。
感至今:感于至今。
荒涧:荒废的山涧。
企:仰望。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兰亭盛会的古诗,诗人以清新优美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兰亭盛况。全诗结构紧凑,意境优美,语言流畅,富有韵律感,充分展示了王羲之的才华和艺术造诣。
第一句“兰亭四首”交代了这首诗的内容,点明了作者王羲之在兰亭举办的盛大宴会。兰亭,又称兰亭集序,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文人聚会场所,也是王羲之创作的《兰亭集序》的背景地。这里的“佳节”指的是春游的日子,而“群贤”则是指当时的许多有才学的人士。
第二句“群贤集茂林”,描绘了兰亭盛况的场景。茂林,指的是茂盛的树林,这里可能是指兰亭附近的山林。这句诗通过“群贤”和“茂林”两个关键词,表达了兰亭是文人雅士聚集之地,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这次盛会的地点——兰亭,是一个美丽且充满文化气息的地方。
第三句“咏觞飞逸兴”,描绘了兰亭盛会中人们饮酒咏诗的情景。这句诗中的“咏觞”指的是饮酒时吟咏诗歌,而“飞逸兴”则是指酒兴飘逸,意气风发。这里通过“咏觞”和“飞逸兴”两个关键词,展现了兰亭盛会中人们的热情和活力,以及他们对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第四句“泉石感清音”,进一步描绘了兰亭盛会中的自然环境。这句诗中的“泉石”指的是清澈的泉水和山石,而“感清音”则是指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声音。这里通过“泉石”和“清音”两个关键词,表达了兰亭盛会中人们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欣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和追求。
第五句“是日何风惠”,继续描绘了兰亭盛会中的氛围。这句诗中的“是日”可能指的是某个具体的日子,而“何风惠”则是指在这一天里,有什么特殊的恩惠降临了。这里通过“何风惠”这个疑问词,表达了对这一天的特殊意义的好奇和期待。
第六句“斯文感至今”,进一步强调了兰亭盛会的意义和价值。这里的“斯文”指的是文化、知识、学问,而“感至今”则是指这些价值和意义一直影响着后人。这句话通过“斯文感至今”这个表达方式,强调了兰亭盛会对于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最后一句“不知荒涧上,遥企亦何心”,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之情。这里的“荒涧上”可能是指兰亭周围的一个荒凉的山涧,而“遥企亦何心”则是指站在荒芜的山涧上,不禁产生了一种深深的感慨和思考。这句诗通过“不知”“遥企”“亦何心”三个关键词,表达了诗人对兰亭盛会的怀念和对历史的深深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兰亭盛会的描述,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文化底蕴,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历史文化传承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