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陵悲愤地,不可问苍苍。
当昼山如夜,逢人面似伥。
松犹标义烈,鸟尚话兴亡。
我是羁愁客,何堪此寂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五言律诗。下面逐句进行解析:
“六陵” - 指唐朝皇帝的陵墓,这里特指唐玄宗李隆基的泰陵和宋太祖赵匡胤的顺陵(一说为唐宣宗的景陵)。
“悲愤地” - 形容对六陵的哀思之情。
“不可问苍苍” - 表达了作者无法向天地询问或表达心中的悲伤。
“当昼山如夜” - 描绘了在白天,山色如同夜晚一样昏暗的景象。
“逢人面似伥” - 描述与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像鬼魅一样面无表情,缺乏人情味。
“松犹标义烈” - 虽然已是秋天,松树仍然挺立不倒,象征着高洁的气节。
“鸟尚话兴亡” - 即使鸟儿也懂得议论国家兴衰之事。
“我是羁愁客” - 表达了诗人作为被贬谪之人,心中充满了忧愁。
“何堪此寂凉” - 面对如此寂静凄凉的环境,内心感到难以承受。
译文:
我在泰、顺二陵边徘徊,心情悲痛难抑,无人可问天为何这样黑。白日里山影阴森,仿佛黑夜降临。遇到每一个人都像是鬼魅一般,面无表情,仿佛人间已无温情。即使松树依然挺拔,但我心依旧忧郁。即使是鸟儿也知道国家的命运,而我却是流离失所的愁苦之客,怎能忍受这冷清凄凉?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六陵的荒凉景象来抒发诗人内心的悲痛和孤独感。首句“六陵悲愤地”,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情感状态,紧接着用“不可问苍苍”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阴沉和自己的无力。诗中多次运用比喻和对比,如将太阳比喻为夜晚,将遇到的每一个人比作没有感情的鬼魂,以及用“松犹标义烈”和“鸟尚话兴亡”来表达自然景物的坚韧和生命的不屈。最后两句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作为一个被贬之人的无奈和哀愁。整首诗情感深沉且细腻,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深刻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