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寄
大雪再次东坡韵 丰年呈瑞看秾纤,举手寒威入袖严。 不独铺云能作海,果然扫土便成盐。 【注释】丰年:丰收之年。秾纤:指丰满而柔弱的东西。举手寒威:形容雪花落在衣袖上,冷气侵入。严:严密,紧密。不独:不但;不仅。铺云:比喻雪花飘落的样子像云朵一样。作海:变成大海。果然:真的。扫土:扫除地面的尘土。便成:立刻变成。董令花:指牡丹花。行客扮成琼岛客,贫家装就玉堂家:指作者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后,生活贫困
【注释】 访锦石上人静空蒙:诗人在拜访锦石上人,他住在静空山中,周围一片空蒙。 公然行径是游僧:公然行径,指公然行走,即不隐藏形迹。游僧,指僧人。 处处春风问掌亭:处处,到处。春风,春暖花开的季节,这里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象。问掌亭,一个地名,可能是诗人拜访的地方。 是我故交俱冷尽:我的旧友都已疏远了。 白莲社里眼偏青:白莲社里的人们都是年轻人,而诗人年纪较大,所以他的眼中只有那些年轻人。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的《西施山戏占》。 第一句“鲁国君臣燕雀娱”,意思是说,鲁国的君臣们正在欢乐地玩赏着燕子和麻雀。这里用“燕雀”比喻那些平庸、无能的人,而用“鲁国君臣”指代那些高贵的统治者。 第二句“共言尝胆事全无”,意思是说,大家纷纷议论着勾践曾经忍受过的痛苦和磨难,但认为那都是空谈,毫无用处。这里的“尝胆”指的是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卧薪尝胆的故事,表示勾践的忍耐和努力。
【注释】 谒净慈豁和尚:拜访净慈寺的开示和尚。谒,拜访。豁,和尚的名号。 西湖:指杭州西湖。在宋代,杭州是南宋王朝的都城,西湖是当时著名的游览胜地。 德云:佛教用语,指佛陀的道法。这里指佛教的教义和修行的方法。 终日对青山:整天面对着青翠的山峦。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去拜访一位高僧,希望了解佛教的教义,而这位佛家大师却让他“终日对着青山”。 诗的前两句,诗人说:“寻师不费草鞋钱”,意思是说
永城道中 春风此地不堪论,尽日萧萧断客魂。 骡背行行何所见,茅花千顷一孤村。 注释与赏析: 永城道中 春风拂面,吹散了旅人的心绪,让人不禁叹息。 尽日萧萧断客魂。 整日的哀愁和思念,使得旅人如同断了魂一般,无法自拔。 骡背行行何所见。 骑着骡马在乡间道路上行走,我究竟看到了什么呢? 茅花千顷一孤村。 在辽阔的原野上,只有一座孤零零的小村庄,显得格外凄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寂寞
【注释】 1、黑石渡:地名。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南。 2、趱路:赶路。 3、烟景佳时:指天气晴朗、景色美好的时节。 4、回洛水:指洛阳的洛水。 5、树里:树丛中。 6、赏析:这是一首描写风景的诗,诗人清晨赶路,看到两岸的青山和美丽的景色,心情愉悦,情不自禁地停下车来欣赏,直到太阳落山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全诗通过对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
【注释】皋桥:地名,在今江苏南京市。漫兴:随意题诗。伯通:伯通是晋朝名士张翰的字,他曾经因为秋风起了,想到吴地鲈鱼脍很美味而辞官回乡。 【译文】千载之后,还传有伯通,如今又有谁闲暇去问那些佣人呢?从书本中寻找高隐的人,就像梁鸿一样在简陋的环境中生活,借舂来谋生。 【赏析】《皋桥漫兴》是一首七绝,全诗意境清幽,情调高远,表现了作者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 首句“千载犹传有伯通”,以伯通自比
【释义】 经过西湖时,山峦叠嶂,层层重迭。早晨乘坐篮舆(小车),指北高峰。这峰见到我,生惭愧色,知道是我新刊的九里松。 【注释】 1. 过尽西湖山叠重:经过西湖,山峦重叠。过尽,即经过。 2. 篮舆:古代一种轻便的小车辆。 3. 晓指:清晨指路。 4. 兹峰:此山,此处指指北高峰。 5. 生惭色:感到惭愧,羞愧。 6. 知是新刊九里松:知道是指北高山上新刊刻的九里松碑文。 【译文】 山峦重叠
【注释】 昆崙山樵:作者自号。昆崙:指昆仑山,古人以为天地之根,为神山。樵:砍柴的人。戏题:游戏之作。 拂衣罢试卧柴门,燕赵悲歌气尚存:诗人放下官袍,在柴门旁暂作休息,想起当年燕赵(河北、山西一带)的英雄人物,他们的慷慨悲歌的情怀仍然存在。拂衣:整理衣裳。罢试:停止考试后休息。燕赵:指河北、山西一带。悲歌:指悲壮的歌声。气尚存:情怀仍然存在。 闻说昆崙压太白,今昆崙压旧昆崙:诗人听到传说
注释: 和风淡日好晴天,路入千岩万壑间。 这句意思是说,和煦的春风,淡淡的日光,都是好天气,我走进这千山万谷之中,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 白袷青鞋无束缚,新茶尝遍会稽山。 这句意思是说,身着白色的夹衣,脚穿青色的鞋子,没有束缚感,我要尽情地品尝这新鲜的茶叶,享受这美好的时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的愉悦心情,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