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趱路我停骖,烟景佳时眼便贪。
两岸青山回洛水,风帆树里认江南。
【注释】
1、黑石渡:地名。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南。
2、趱路:赶路。
3、烟景佳时:指天气晴朗、景色美好的时节。
4、回洛水:指洛阳的洛水。
5、树里:树丛中。
6、赏析:这是一首描写风景的诗,诗人清晨赶路,看到两岸的青山和美丽的景色,心情愉悦,情不自禁地停下车来欣赏,直到太阳落山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全诗通过对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
清晨趱路我停骖,烟景佳时眼便贪。
两岸青山回洛水,风帆树里认江南。
【注释】
1、黑石渡:地名。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南。
2、趱路:赶路。
3、烟景佳时:指天气晴朗、景色美好的时节。
4、回洛水:指洛阳的洛水。
5、树里:树丛中。
6、赏析:这是一首描写风景的诗,诗人清晨赶路,看到两岸的青山和美丽的景色,心情愉悦,情不自禁地停下车来欣赏,直到太阳落山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全诗通过对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
译文 秋风撼动庭树,秋晚客心惊惶。 落叶不随风落,群鸦为何叫唤? 独自吟诗无限韵,寄食免劳生。 多少达官贵人,夜行传呼声。 赏析 第一句:“西风撼庭木,秋晚客心惊。” - 诗意解读:秋风劲吹,树木摇动,引起诗人的忧虑和不安。秋天是收获与离别的季节,也是多思与感伤的时刻。这里的“西风”不仅指自然界的风,也暗喻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动荡。 - 关键词解析:秋风 - 代表自然现象
【注释】 夜雨难为客:夜深人静时,细雨淅沥。 秋虫厌杀人:秋天的蟋蟀声音嘈杂刺耳,让人难以忍受。 孤灯一夜坐:独自坐在一盏孤独的灯光下。 白发数茎新:头上的白头发一夜之间就增多了许多。 游偶闻琴附:偶然听到琴声。 贫非为热因:贫穷并不是因为天气炎热。 故山书卷在:故居的书架上仍然摆满了书籍。 重理钓鱼缗:重新整理钓具,准备再次垂钓。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晚年生活、抒发其内心感受的诗
【译文】 仲冬时节,我出城到永兴去,途中十里雪停了。马上漫步成诗。 咸阳路上散了雪,霏霏细雨映着初升的太阳。 红毡垫子驴背上坐着的客人,青布帷幕酒家村中。 消瘦的小马随着行人后走,寒风使脸上留下泪痕。 南山吐露出霁色,苍翠欲滴送我远行轩。 【注释】 1. 散雪:指大雪纷飞。咸阳:今陕西西安,当时为州治所在。 2. 微雪十里而霁:雪停了。微:小;霁:天晴。 3. 散雪咸阳道:咸阳道路被大雪覆盖。
【注释】 “枕上”句:意谓在梦中,日头已过头顶而醒来。 “初完”句:意谓刚完成严嵩的旧局,又遇上了尧舜时代的理想政治。 “山雨”句:意谓山里要下黑云雨,火云犹对红日。 “如闻”句:意谓仿佛听到农夫抱怨,农民供租庸税太重。 【赏析】 《睡起有感》是明代诗人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以梦为线索,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之情。 首句“枕上白日过,梦中生事空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1句:立秋后十日夜坐 注释: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代表秋季的开始。诗中指的是诗人在立秋后的第十个夜晚独自坐着。 第2句:便觉秋无赖,偏怜雨及晨 注释:这里的“无赖”是一种夸张的表达,形容秋天的到来似乎有些顽皮,不按常理出牌,偏爱在清晨带来雨水。 第3句:数虫声对客,一叶落惊人 注释:虫的声音(如蟋蟀、知了等)通常被用来象征秋天的到来
【注释】 月夜:夜晚。一庭空,一片空旷的庭院。凉生夜不同,凉意袭来,使这个寂静的夜晚显得不同寻常。树转月悤悤,树叶在风中旋转,月光映照其中,显得朦胧而幽静。影到三更后,月亮的影子投到了院子的角落,直到深夜才消失。鳌潜万籁中,鳌鱼在万物的声音中悄然潜藏,仿佛置身于一个无声的世界。怪来清到骨,奇怪啊,这清凉的感觉竟深入骨髓,让人感觉清爽无比。积水浸吾躬,积水浸泡着我的身体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把握诗句的意象。“旅邸惊秋尽”,旅舍中听到秋尽的脚步声,心中不禁一惊;“绨袍又乞怜”,又向那件旧衣下的人求了一件新衣;“低头趋矮屋”,低头走进矮小的屋子;“大笑向高天”,“大笑”是对着天上的云,是对着自己,是对着自己的前途;“雁过风凄切,云横岚接连”,飞雁掠过
夜月 明月来何处,秋天色更佳。 空庭十丈水,树影一团花。 留恋孤吟客,惊翻乱叫鸦。 天涯终夕走,岂尔亦无家。 注释: 1. 明月来何处,秋天色更佳:明月从何处而来?在秋天的夜晚,月光似乎变得更加明亮和柔和。 2. 空庭十丈水,树影一团花:庭院里,水面宽广如十丈,树影倒映在水中,形成一片花海。 3. 留恋孤吟客,惊翻乱叫鸦:一个孤独的吟游诗人,被这美景所吸引,情不自禁地吟咏着。突然
仲春从池阳出发返回,我还有华山之游。先期三天取径道抵达渭南。 游览春景还笑笑一笑,自问此何时? 徒作田文客,将寻王猛师。 杂花明去眼,垂柳荡闲思。 若再骊山过,应添怀古诗。 译文: 二月二日从池阳出发返回,还有华山之游,提前三天取道抵达渭南。 游览春景还在微笑,但自问何时到来? 只是做一个田文客,将要寻找王猛老师。 杂花在远处明亮,垂柳在水边摇曳,让人想起闲适的思绪。 如果再次经过骊山
永城道中 春风此地不堪论,尽日萧萧断客魂。 骡背行行何所见,茅花千顷一孤村。 注释与赏析: 永城道中 春风拂面,吹散了旅人的心绪,让人不禁叹息。 尽日萧萧断客魂。 整日的哀愁和思念,使得旅人如同断了魂一般,无法自拔。 骡背行行何所见。 骑着骡马在乡间道路上行走,我究竟看到了什么呢? 茅花千顷一孤村。 在辽阔的原野上,只有一座孤零零的小村庄,显得格外凄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寂寞
【释义】 经过西湖时,山峦叠嶂,层层重迭。早晨乘坐篮舆(小车),指北高峰。这峰见到我,生惭愧色,知道是我新刊的九里松。 【注释】 1. 过尽西湖山叠重:经过西湖,山峦重叠。过尽,即经过。 2. 篮舆:古代一种轻便的小车辆。 3. 晓指:清晨指路。 4. 兹峰:此山,此处指指北高峰。 5. 生惭色:感到惭愧,羞愧。 6. 知是新刊九里松:知道是指北高山上新刊刻的九里松碑文。 【译文】 山峦重叠
【注释】 谒净慈豁和尚:拜访净慈寺的开示和尚。谒,拜访。豁,和尚的名号。 西湖:指杭州西湖。在宋代,杭州是南宋王朝的都城,西湖是当时著名的游览胜地。 德云:佛教用语,指佛陀的道法。这里指佛教的教义和修行的方法。 终日对青山:整天面对着青翠的山峦。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去拜访一位高僧,希望了解佛教的教义,而这位佛家大师却让他“终日对着青山”。 诗的前两句,诗人说:“寻师不费草鞋钱”,意思是说
注释:华阳道上又何如。 华阳道上,指代的是通往华阳的山路或者道路。又何如,表示对这个地方的疑问或感慨。碧翠莲花簇太虚。碧翠莲花簇太虚,形容华阳道上的景色美丽如画,如同碧翠的莲花簇拥在天空中一般。驴背频频回首望,旁人错唤倒骑驴。驴背频频回首望,表示作者骑着驴子在路上行走,不时地回头望去。旁人错唤倒骑驴,表示作者被误解为倒骑在驴背上的人。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华阳道上的美丽景色和作者骑马行走的场景
瞻三峰 高似削成标突兀,奇于隐处露精神。 山中上下回环看,始识三峰面目真。 注释: 瞻三峰:观看山峰。 高似削成标突兀,奇于隐处露精神。 山势高峻如同被削去一般,奇特之处在于隐藏之处显露出山峰的灵性。 山中上下回环看,始识三峰面目真。 在山中上下来回环绕观察,才真正看到了三座山峰的真面目。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雄伟壮观的山峰画面。首句“高似削成标突兀”形象地描述了山峰的高大和突兀
仲春自池阳复游华山过华州口占 李寄,字介立,号因庵,江南江阴人。清初学者,擅长诗词创作。徐霞客孕妾改嫁后生,从母姓。其作品收录于《每日诗词》网站,涵盖唐诗、宋词、元曲及诸子百家等多种体裁。此诗以“恨无佳句酬山色,幸有馀钱买蹇驴”开场,表达了游历名山大川的畅快心情,并以“痛鞭恶杀是驴夫”作结,展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思。 译文: 在仲春时节,我从池阳返回,再次游览华山并经过华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