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雨岩
【译文】 观看书籍如同得到千年的镜子,施舍给佛教徒却只留下一丈六尺的身体。 【注释】 千秋镜:指能让人看到过去、未来的书籍和文献。 丈六身:指佛家所讲的“丈六金身”,即佛像高约一丈六尺。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书籍的热爱。诗的前两句通过比喻,将书籍与历史长河和时间相联系,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历史的敬仰之情。后两句则通过对比
注释:她的红唇沾着酒,脸色显得更加美丽;绿叶成荫遮天蔽日,仿佛雨水洗涤春天的大地。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个美丽女子的形象,用“朱唇得酒晕生脸”形容其美貌,“绿叶成阴雨洗春”则描绘了她如绿叶般茂盛、生机勃勃的性格特征。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这位女子的美丽与活力
诗句原文: 万户春风为子寿; 半瓶浊酒待君温。 译文解释: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万户春风为子寿",意味着千家万户都以春风的形式庆祝你的生日,表达了亲朋好友对你的深深祝福和关怀。"半瓶浊酒待君温",则描绘了一种简朴却充满情意的迎接方式,用半杯酒作为温暖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关键词注释: - 万户春风
【注释】 集苏轼诗联:这是一首集句诗。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在文坛有“文章太守”之称。 白足:僧人的脚。 禅味:禅宗的味道。禅宗强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所以禅宗往往讲究随缘自适,超脱物外,参禅的人要通过静坐来体验禅宗的味道。 丹经:修炼道教或佛教的典籍。道家认为,人的形体和精神是一体的,精神可以长生不老,故又称“道藏”。 妄言
注释: 愿随壮士斩蛟蜃:愿追随勇士们一起斩断蛟龙和蜃气楼。 要使天骄识凤麟:要让那些骄横的统治者认识凤凰麒麟。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苏轼的赞美,表达了他希望为国家效力的决心。诗中“愿随壮士斩蛟蜃”表达了他要像英勇的战士一样,斩断蛟龙和蜃气楼,保卫国家的安宁。“要使天骄识凤麟”则表明了他要让那些骄傲自大的统治者认识凤凰麒麟,明白真正的人才是国之栋梁。整首诗充满了豪情壮志
【注释】 集苏轼诗联:指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次韵孔文处守岁日》一诗中的“文母忧勤初化俗;汉皇慈俭不开边。”。 【译文】 母亲(即文母)的忧虑辛勤,才使风俗淳朴;汉武帝的仁爱和节约,才没有发动战争。 【赏析】 这是一副对仗工整、意境优美的咏史名联。上下句分别从两个方面赞美了汉代两位皇帝(汉武帝、文母)的政绩。 上联“文母忧勤初化俗”赞颂的是西汉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医学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赏析。 “烦君巧说腹中事”,意思是请君多言说我心中所想的诗。“腹”字,点出诗人心中之“诗”。“烦君”二字,表明了诗人对于他人能够说出自己心中所想的诗,感到十分的欣喜;但同时又有“我心已许卿”之感,因此用“巧说”一词,既表现了自己内心的渴望,又表现出对对方巧妙言辞的欣赏
【注释】 彭泽:指晋代陶渊明的居所,陶公自号彭泽县令。季鹰:指东晋王羲之字逸少,曾为吴兴(今浙江湖州市)郡守。真得:真正得到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是集了苏轼的诗联而成的。上句是说彭泽的陶渊明懂得琴艺,下句是说东晋的王羲之懂得水趣。两句诗都以“知”为关键字,突出其对艺术或技艺的理解与掌握。这两句话在字面意思上并无什么联系,但细细品味就会发现,这两句诗其实是从不同方面来赞颂人的一种才华和境界。
这首诗是集苏轼诗联,其含义如下: - 留得一钱何足赖:"钱"在古代货币中代表价值。"留得一钱何足赖"意味着拥有一点财富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和满足。这表达了一种对物质追求的反思,强调了精神生活的重要性。 - 结为三友冷相看:"三友"可能指的是志同道合的朋友。"结为三友冷相看"意味着在艰难困苦中相互支持,共同前行。这表达了一种对友谊的重视,即使在逆境中也能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勇气。 译文: -
【注释】 闻道:听说。竹里:竹林深处。仙村:神仙居住的村庄。 【赏析】此诗以“奇药”为引子,抒发对山中美景、仙境的向往和赞美之情。首句开门见山,点明题旨;二句用设问手法,既写出对山间奇药的向往,又暗点出山中竹里即有仙村,引出下文对仙境的描绘。全诗构思新颖,语言清新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