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清老
柴门垂柳晓啼鸦 露径苔封芍药芽分得鄱阳云一半 自携春雨种黄花 1. 诗句释义: - 柴门垂柳晓啼鸦:描述清晨时分,柴门旁的柳树伴随着乌鸦的啼鸣。 - 露径苔封芍药芽:描绘了湿润的小径上覆盖着青苔,以及芍药芽的生长状态。 - 分得鄱阳云一半:指得到鄱阳湖上空的云彩中的一片,暗示着自然之美。 - 自携春雨种黄花:诗人自己携带春天的雨水去种植黄色的花朵,表达了对大自然的亲近和欣赏。 2. 译文注释:
【解析】 1.“招友人”:邀请朋友来。2.“晨雨洗馀花,尘虑日萧散”:清晨的细雨洗去了残留在花瓣上的花朵,使我的杂念也消散了。3.“芳草绿如茵”:青翠的草地像绿色的地毯一样平铺开来。4.“空林坐春晚”:独自站在林中,看着春日渐深。5.“遥思江上客”:远想着江边的朋友。6.“尊酒愧折简”:我惭愧自己无法以酒款待他们。7.“临流撷嘉蔬”:走到河边采摘新鲜的蔬菜。8.“共此林下饭”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意,赏析意境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在此基础上,结合诗句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进行分析,同时要结合诗中所写景物的特点加以分析。 钱塘江边怀友:诗人在钱塘江畔怀念友人(李白的好友),“泊舟风林”指在钱塘江边船靠岸边。“一雁声”指孤雁哀鸣,表现了诗人孤独凄凉的心情。 白苹红蓼:泛指江边草洲上的白苹、红蓼。 思君
【赏析】 江玉成(1708-1859),字子升,号东堂,安徽歙县人。康熙五十年(一六七)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历官至礼部侍郎。有《东堂集》。此诗为送别江玉成归江东之作。 千里还家独抱琴,象山杳在白云林。(“象山”指会稽山,“莫厌江东路”,指江行之劳顿。) 晚寒莫厌江东路,人倚梅花雪意深。(江路寒冷,但有梅花相伴,故不觉得冷。) 注释: 千里还家:回家乡,万里之外。 抱琴:怀抱琴(古琴)。
诗句注释及赏析: 诗句: 鹫岭云深杖屦幽,竹风松影共悠悠。何人分得僧家榻?坐看南山一片秋。 译文: 在深深的山岭中,我独自行走,只有杖和鞋陪伴着我。风吹竹子,松树的影子随风摇曳,它们似乎和我共享着这片静谧的天地。谁能得到那僧家的床榻?我只能静静地坐着,看着远处的南山,一片金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行走在深深的山岭中,只有自然的景象相伴,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
注释: 君:你,指诗人的朋友。乘白鹤下青云:指朋友乘坐白鹤飞向高入云霄的青云之中。我:指诗人自己。入春山听晓莺:走进春天的山林去聆听清晨的黄莺啼唱。可惜小楼风雨过:可惜楼上的风雨已经过去了。无人收拾万松声:没有人整理打扫万松之间传出的风声。 赏析: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诗。首句是写友人的来访,次句是写诗人自己的不遇。全诗以“见访”、“不遇”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因友人之不遇而感伤之情。 首句中“君”
注释: 1. 欲叩禅关:想要敲门进入寺庙。2. 未有诗:还没有写诗。3. 满山空翠湿人衣: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绿色欲滴,仿佛是绿色的雾气,把人的衣服也给弄湿了。4. 竹间倚杖:靠着竹杆拄着拐杖在竹林间行走。5. 西日:西边的太阳。6. 试问白云归未归:试着问一下白云,它是否已经回到了山的那一边。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诗人情感的诗作。首句“欲叩禅关未有诗”
诗句解释及注释- 1. 湖上千峰碧染衣:描述湖水映衬着千山,如同衣裳一样被染上了绿色。 - 2. 琴轩春雨白鸥归:琴轩在春天的雨中显得特别安静,白鸥归来。 - 3. 无人共语乾坤外:这里指的是只有自己一个人与世界对话,感受宇宙和自然的广阔。 - 4. 燕子南来雁北飞:燕子从南方飞回,而大雁从北方飞去。 译文 湖面上千座山峰如同绿色的外衣,春天的雨让琴轩更加静谧。独自与天地对话,只有燕子南归
送马编修 军山流水绕旴城,曾记维舟听晓莺。 注释:在军山周围流淌的河水环绕着延州(今甘肃榆中西南),我曾经记得曾经停船在河边聆听那早晨的黄莺啼鸣。 君过柳阴聊驻马,春风叶叶是离情。 注释:您经过柳树的阴影停下来,我在春风中听到柳树叶与叶子相互摩擦的声音,那是离别时的伤感
寄刘凤溪时有麻源之约不果往 南国佳人鬓欲丝,仙坛孤负杏花期。 多情惟有东桥水,流到瓜州月上时。 译文: 在南国的佳人,她的发丝如同被岁月染白,她本应是那仙坛上的一朵娇艳的花,却辜负了这美好的时光。她的深情只有那流淌在东桥的水才能理解,它流经瓜州,直到月亮升起。 注释: 1. 南国佳人:指居住在南方的佳人,这里特指女子。 2. 仙坛:指仙境中的祭坛。 3. 孤负:辜负。 4. 东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