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懿和
诗句注释及赏析: 1. 忆别三年泪满襟 - 关键词:“忆别”和“泪满襟”描述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和悲痛。 - 译文:回想离别已近三年,泪水充满了我的衣襟。 -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离世后所经历的长时间思念与哀伤。 2. 音容缥缈梦难寻 - 关键词:“音容”、“缥缈”和“梦难寻”描绘了一幅梦中难以寻觅亲人声音和面容的画面。 - 译文:我梦中寻找的声音和面容都显得如此遥远和不清晰
柴门 柴门尽被白云遮,绿水溪边听暮鸦。 邻媪偶来茶当酒,且谈诗句且锄花。 注释:柴门:用柴草、木头等搭成的简陋房屋门。 译文: 柴门被厚厚的白云遮蔽着,在绿水旁的溪边听着傍晚的鸦叫声。 邻家老妇人偶尔来到我的门前,给我泡上一杯热茶就像喝美酒一样,一边品茗一边谈论诗文,还一边锄草。 赏析: 首句“柴门尽被白云遮”,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景色。诗人用“尽被”一词
【注释】 武林:泛指杭州附近地区。 舟中:船内。 判袂(fùmèi):分开衣袖,即离别。 归话别二首:作者有两首诗是送别的。 【译文】 行装收拾完毕已经忙了两旬,在船上与姐姐告别情绪久久不能平静。 偏是今夜天气特别好,一片帆影随风顺利地送她返航。 【赏析】 这是一首写送别之作。诗人的行装收拾完毕,已经是两月的时间了。这期间,他不得不和亲人朋友分别,心中当然十分难过。然而,又因为“行装打叠”的原因
注释: 残花片片随着风飘飞,午时初醒懒得更换衣服。 想要辨认前次春天景色美好之处,哪里料到花儿已红瘦树荫却更茂盛。 译文: 残花随风飘散,一片片地飞舞着。我刚刚从午睡中醒来,感到有些困倦,所以懒得去更换衣服。 我本想辨认一下上次春天的景色是否依旧美好,但没想到花朵已经变得娇小,树叶也更加繁茂了。 赏析: 这首诗以“残花”为题,描绘了一幅春日午后的景象。诗人以残花、午梦等意象
感怀寄姊 注释: 1. 连宵风雨暗窗纱:连续的夜雨使窗户上的纱帘变得昏暗。 2. 万缕忧思乱似麻:无数的忧虑就像纠缠在一起的麻线。 3. 黄叶满庭无婢扫:庭院中落满了黄色的树叶,没有仆人去打扫。 4. 兰闺客到学烹茶:客人来访,学习煎茶做饭。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作者内心忧郁之情的诗作。首句“连宵风雨暗窗纱”描绘了夜晚连绵不断的风雨对窗户的遮挡,使得窗外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一个宁静场景,以桃花、燕语和月亮为元素,展现了诗人在春日午后的闲适生活。 译文: 桃花如锦般绚烂,颜色艳丽;燕子呢喃着,搅扰了午睡的美梦。 醒来后却不知已是傍晚,一帘的月色花影下,映照出弯弯的新月。 注释与赏析: - 桃花似锦色嫣然: 这句话描述了春天的景象,桃花盛开,色彩斑斓,犹如锦绣一般。"嫣然"形容桃花的颜色美丽鲜艳,也带有一点害羞的意思,增添了诗意和画面感。 -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类题目,要理解全诗内容,抓住关键诗句,概括主要内容,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和提示进行分析。“为贫处处强低头”意思是我处处因贫穷而不得不强自低头;“渐觉眉稍欲上愁”意思是渐渐发觉眉头快要向上扬起而生出愁苦之情;“转眼韶华浑似梦,一春无绪懒登楼”意思是转眼间,美好的时光就像一场梦,春天里我的心情也像懒得登上高楼一样。 【答案】 译文:我因为贫穷到处不得不低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下面是对每句诗的解释和译文: 1. 少小依依绕膝前,悲欢形影共相怜:从小我就一直环绕在你身边,无论是欢乐还是悲伤,你总是陪伴在我身边。 - 少小:指小时候。 - 依依:依恋的样子。 - 绕膝前:围绕在您的膝前,形容孩子对母亲的亲密无间。 - 悲欢:欢乐和悲伤。 - 形影相怜:形象地表达彼此之间的情感和依赖。 2. 蓝桥听到催妆曲,绣阁惊开话别筵
``` 联袂成行未忍离,临歧只是问归期。 天涯遽作分飞雁,故嘱兰桡解缆迟。 注释: - 联袂成行:形容女子和男子手牵手一起走路。 - 临歧:指在岔路口,即将分别的地方。 - 遽作:突然变成。 - 分飞雁:比喻夫妻或恋人分离。 - 故嘱:特意叮嘱。 - 兰桡:即船桨,泛舟时用来划水的工具。 - 解缆:解开船上的缆绳,准备起航。 -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
除夕展先大人遗像 静听沉沉玉漏传,遗容相对暗凄然。 伤心恐惹慈亲泪,强作欢颜绕膝前。 注释: 1. 展:展示、陈列 2. 慈亲:对父母的亲爱之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除夕夜,家中老人去世的场景。作者在除夕之夜,将先祖大人的画像摆放在面前,静听着时钟的声音,仿佛时间也在为先祖哀悼。面对先祖的遗容,心中充满了悲伤和哀思。然而,为了不让慈亲担心,作者强忍心中的悲痛,尽量保持欢乐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