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咸杰
【注释】: 油煎石磉盘——形容石磉盘上涂了油,被煎得滚热。油煎:用油炸。 风吹毛毬走——形容风把球吹走了。 虚空背上白毛生——形容在虚空的头顶上长出白发。 鼻孔失却口——形容因长白头发而失去了说话的能力。 【赏析】: 这首偈颂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人在极度惊恐之下,因为害怕而长出一头白发的情景。诗中的“油煎”和“风吹”都是对这种恐惧情绪的夸张描述,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戏剧性
【注释】 偈颂六十五首 其四十七:修造未逾两个月,丛林便觉日荒凉。今朝重整旧洪范,铁佛须教尽放光。 译文:寺庙建筑没有超过两个月的时间,寺院就显得荒凉。如今我们重新修缮了寺庙的旧设施,希望所有的佛像都能发出光芒。 赏析:此诗以寺庙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寺庙修缮工作的期待和关注。诗句中“丛林”指的是寺院,“铁佛”则是指寺内的佛像。诗中的“日荒凉”描绘了寺院在一段时间内因缺乏修缮而显得荒凉的景象
注释:佛法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即使有智慧的人也无法完全领悟。 去掉那些高深莫测的佛学术语和概念,直接面对现实生活,面朝南方观察北斗七星。 赏析:这首诗是佛教禅宗的一种修行方法,旨在引导人们放下对佛理的过度追求,回归到日常生活之中。"佛法无人说"表达了佛教并非只有高僧大德才能理解的深奥哲理,普通人也能领悟。"虽慧不能了"则是说即使是非常聪明的人,也无法完全理解佛教的全部奥秘
【注释】偈颂:佛教中的一种文体,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佛理。 昔年相见谈真谛:过去我们曾经在一起谈论过真理。 今日升堂话去来:今天我们在这里交谈着过去的事。 一念廓然无向背:我内心一片清明,没有偏见。 春光铁树自花开:就像春天的阳光照在铁树上,使铁树也开花一样。 赏析:这是一首关于修行和悟道的颂诗。诗人通过回忆过去的对话,表达了自己对真理的坚持和追求,以及对当前生活态度的转变。他的内心变得更加清明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赞美了一位禅宗的大师。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第一句:“一叶落,天下秋,南来北往竟悠悠。” 这句诗的意思是,即使是一片落叶落下,也预示着秋天的到来。诗人在这里用“一叶落”来比喻禅宗的一种境界——放下一切,回归本源。而“天下秋”则暗示了整个世界都在这个秋天中凋零、衰落。这里的“南来北往”象征着人们奔波忙碌、四处奔波的生活状态
【注释】 拳来拳应:拳头打过来,拳头也会迎上去。拳踢交参:用拳击打着人,也用脚踢着人。孰负孰胜:是输还是赢?摇头摆尾过牢关:形容一个人耍赖,故意不守规矩。刖足之言谁肯信:像被砍了脚一样的痛苦,人们怎么会相信呢?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偈颂·六十五首》中的第三十三首。这是一首描写武术较量的诗。 诗中“拳来拳应,踢来踢应”两句写拳与脚的互相呼应,形象地写出了武术家们运用拳脚的娴熟技巧
【注释】: 秋江清浅时,白鹭和烟岛。良哉观世音,全身入荒草。 良哉:美哉。 观世音:观世音菩萨,佛教中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菩萨。 全身:整体。 荒草:野草。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僧人玄奘在西天取经路上所作的偈颂诗。全诗以写景为引子,通过描写“白鹭”与“烟岛”,以及“良哉”和“观世音”,来表达出作者对于佛法的虔诚信仰以及对观音菩萨的敬仰之情。其中,“秋江清浅时
【注释】偈颂:梵语译为“韵文”。六十五首:佛教《华严经》有六十五部经典。 其三十七:此诗是第六十五首的第七七句。 呼猿洞口,虚空迸裂。 呼猿:形容叫声凄厉,如猿啼声。 虚空迸裂:形容洞外山峦崩裂,像被撕裂一样,声音如同从空中爆裂一般。 鸦飞不度,如行如说。 鸦飞不度:意思是乌鸦飞不过去,无法通过。 如行如说:意思是好像在行走、讲话。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象的偈颂诗。诗中描绘了一幅山崩地裂
注释:辅佐和引导佛教宗派,需要有经验的老成之人。他们不断地更新和提拨,使佛教宗派焕发新的活力。他们在修行过程中,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偏不倚,恰到好处。他们是佛教丛林中过度的人,能够处理好各种事务,使佛教宗派得以发展壮大。 赏析:这首诗赞美了那些在佛教宗派中具有老成智慧和经验的人物,他们能够不断地更新和提拨,使佛教宗派焕发新的活力。同时,他们也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注释:利剑斩破虚空,万物在刀下轰鸣作响。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令人更加厌恶痛苦。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佛教偈颂,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认识。首句“利剑斩虚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时光如利剑一般锋利无比,能斩破一切虚幻。接着以“万象鸣嚗嚗”来表达万物在岁月中不断变化和消逝的凄凉景象。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于人生的感慨,每年都会迎来这个时刻,但无论怎样都无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