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珊英
【诗句释义】 乍看檐溜歇崇朝,曲曲回廊傍小桥。岸草萋萋春已尽,池荷脉脉涨难消。风回波影依前皱,雨过花容分外娇。迢递湿云犹未去,阶前积水渍芭蕉。 【译文】 刚刚看到雨水打湿了屋檐,早晨就停了。曲折的走廊旁挨着一座小桥。岸边的草儿绿得茂盛,春天已经过去。池塘里的莲花开得很茂盛,但水位涨得太高,难以消退。风吹来,水面上泛起层层波纹,与之前一样。雨过之后,花儿看起来更加娇美。远处的乌云还未散去
《秋晚登高》 遥山锁苍翠,秋色入霜枫。已夺霞裳艳,还翻锦帐红。 背风飞蛱蝶,倚日笑梧桐。莫道临江晚,曾移汉殿中。 注释:远山被浓密的树叶所遮蔽。秋天的景色渗透进枫叶,使它们呈现出一种凄美的红色。已经失去了夏日里娇艳欲滴的颜色,但仍然保持着鲜艳的红色。迎着风飞舞的蝴蝶,在阳光照耀下快乐地笑着的梧桐树。不要说秋天到了傍晚,它曾经出现在汉朝的宫殿中。 赏析: 此诗为写景之作
芦 一夜西风冷,江芦瑟瑟秋。 雪翻溪鹭失,月动浪花浮。 烟景迷前渡,疏枝拂钓舟。 只因怜岁晚,诗思满汀洲。 译文: 一夜之间西风吹过,江边的芦苇摇曳着秋天的萧瑟。雪花覆盖了湖面,使溪边飞翔的野鸭失去了方向。月亮映照在湖面上,波浪轻轻起伏。烟雾笼罩着前面的渡口,稀疏的树枝轻轻拂过了垂钓的小舟。我之所以写下这首诗,是因为我同情这凄凉的秋晚,我的诗思充满了整个湖泊和河流。 注释: - 芦苇
以下是对《纳凉三首》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和赏析。 诗词原文: 画槛晶帘卷,流萤绕翠桐。蜘蛛临螟织,菡萏映堤红。 花影留池水,钟声带晚风。倚栏吹玉笛,月上小桥东。 译文: 在精致的栏杆前,晶莹的帘幕被轻轻卷起,萤火虫在翠绿的梧桐树上飞舞。蜘蛛正忙于捕捉飞虫,荷花映照在小河堤上泛起了红色。 花园的影子留在池塘水面上,远处寺庙传来悠扬的钟声伴随着晚风。我倚靠在栏杆旁吹奏着玉笛
诗词原文 舟次晚眺 白露滴秋水,寒星映碧天。 云深遥积翠,月皎远沈烟。 野景迎峰出,孤松枕石眠。 蓬窗帘半卷,何处拂湘弦。 译文 秋日的白露滴在清澈的秋水中,寒星映照着碧蓝的天空。 云雾深处隐约堆积着青翠的山峦,月光明亮而遥远地笼罩着烟雾。 野外景象迎接着山峰的出现,孤零零的松树依偎在岩石旁沉睡。 薄纱般的窗帘轻轻半卷,不知何处传来了悠扬的湘琴声。 注释 - 舟次晚眺
【解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夏夜景色的七绝。首句“暑色望中收”写夏日的炎热,在诗人眼中已经消失殆尽了。次句“遥空积翠浮”,描绘出一幅苍翠欲滴的晚霞图景。第三句“萤和微月上”,写萤火虫与新月初升相伴而行,第四句“烟趁晚星流”,写夜色中,晚星与烟雾相逐相随。最后两句写竹影摇曳,迎风飘扬,而竹林深处好,切莫近帘钩。 【答案】 译文: 夏日炎炎,阳光已渐渐消失,天空中的积翠浮云也渐次淡去。
【注释】 忆:思念。先兄:指亡兄。梧桐:落叶乔木,叶子大,秋天叶落时发出声响。 【赏析】 《忆先兄》二首,是诗人对已故的哥哥的深切追念和怀念之情。诗人以梧桐树为引子,抒发了对亡兄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意境幽远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评价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此题要求考生“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这是一道基础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加强诗词的背诵、理解与默写,同时要注重积累一些常见的名篇佳作。答题时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回答,不能单从局部去答题,要注意诗句中关键词的含义。例如本诗中的“曙色”、“催啼鸟”
雨后泛舟二首 双桨摇秋色,渔樵归渐稀。彩云凝落日,细浪弄斜晖。 鸂鶒衔鱼舞,蜻蜒点水飞。不知谁氏女,歌扇映秋衣。 译文: 双桨轻轻摇曳着秋天的景色,渔民和樵夫回家的脚步渐渐稀少。彩云凝聚着落日的余晖,细浪在斜阳的照耀下嬉戏。鸂鶒衔着鱼在水中翩翩起舞,蜻蜓在水面上点着翅膀飞去。我不禁好奇地想,这歌声中的女子是谁家的?她挥动着扇子,映衬着她那秋天的衣裳。 赏析:
【注释】: 落日催征棹:落日,夕阳;棹,船桨。催,催促;征棹,指出征时的船桨。 相看涕泗流:相看,相互看着;涕泗,眼泪和鼻涕。流,流出。 翠袂:绿色的袖子。 何日问归舟:何时能回家的船。 杜宇:即杜鹃,又名子规,相传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 浮云不自由:浮云,飘荡不定的云彩。 含情耿不语:含情,含着情感;耿,沉默;不语,不说话。 下汀洲:下在江边的小洲上。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离别亲人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