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仪
【注释】 1. 山窗:指山中的小窗,借以自怡。 2. 幽禽悦耳啼:形容鸟叫声清脆悦耳,给人以愉悦之感。 3. 岁暮众芳摇落尽:岁末时,百花凋零、飘落殆尽。 4. 鲜妍菊尚绕篱西:鲜艳的菊花仍然环绕在篱笆的东边。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深山中独自生活的孤独和寂寞,但也从中体会到了自然的美和生命的顽强。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通过对大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全诗四句。第一句“半亩塘开一鉴澄”,写池塘中的水,清澈见底,像镜子一样;第二句“幽人心迹冷于冰”,写自己的心境,像被冰封住,心迹难动,心情很冷,没有一丝温暖;第三句“山斋日日吟风坐”,写在山中小屋里每天对着清风吟诵,生活平静、安逸;第四句“貌瘦神清道气凝”,说自己虽然面容消瘦,但神采飞扬,气质清高。 【答案】 译文:我坐在池塘边,看着池塘里的水,清澈见底,像是一面明镜
诗句释义 1 铜漏随风永 - 铜漏:古代计时的器具,通常用金属制成,内部有水银。"随风永"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流逝,铜漏的声音(即滴水声)似乎在持续不断地响起。 2. 青灯照夜长 - 青灯:指照明用的青色油灯。“照夜长”表示灯光照亮了夜晚的大部分时间,强调了夜晚的漫长和黑暗中的时间感。 3. 恍然如有悟 - "恍然"意味着突然或不经意间,"有悟"则是指突然理解或领悟到某种事物
注释: 理绪重重折,文思缕缕开。 理绪重重:指理路纷繁复杂。理绪,即理路、思路。 文思缕缕:指文章思绪纷纭。 清机:佛家语,指佛性、佛心。这里指悟道的机缘。 相引处:指悟道之处。 悟景豁然:指悟到道理后,境界变得开阔明朗。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之作,诗人在闲居中思考人生哲理,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谛。诗中通过描绘自己的理路、文思和悟道的过程,表达了自己对生命、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认识。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日落沉西屿" - 解释:太阳落山,映照在西面的岛屿上。 - 注释:这里的“西屿”指的是一个位于海边或内陆的岛屿,夕阳下显得格外宁静和美丽。 2. "风微入暮云" - 解释:微风轻轻地吹过傍晚的天空中的云。 - 注释:这一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景象,微风与暮云相互交织,增添了一份静谧的氛围。 3. "断霞千里碧" - 解释:绚丽的晚霞横跨千里,如同一片片碧绿的绸缎。
山鸟 流水声喧乱石间,云罗峰顶鸟飞还。 一声冷叫山头月,人自闹时物自闲。 注释: 流水声在杂乱石块间喧响,云雾笼罩的山巅上鸟儿飞来飞去。 一声清越的叫声从山峰上传来,此时明月当空,人们喧闹不已,而山中一切却显得格外安静。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景画卷。前两句以动写静、动静相生,写出了溪流、乱石和山鸟等景物的特点。水流潺潺,在乱石中间发出声音,犹如人的喧哗
【解析】 此诗是诗人闲居时的即景之作。首句“蟹眼声初咽”描写了水波微动的声音,用“咽”字形象地描绘了水波的细微和涟漪,生动传神,写出了诗人对水波的细致观察。次句“跳珠雪乱翻”写水波荡漾的景象,以“雪”喻波涛翻滚,比喻新颖别致,富有诗情画意。三四两句“清神与涤兴,玉水洒灵源”,点出了自己此时的心情是清明、舒畅、愉快的,心情的愉悦也感染到周围景物中来,从而创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境界。 【答案】 注释:
注释: 奥室门谁启,沉思妙入神。 潜心生慧业,妙悟见天真。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和自然的独特感悟。 第一句“奥室门谁启”,意味着在幽深的房间里,谁能开启那扇神秘之门?这似乎暗示了生活的未知和神秘,引人深思。 第二句“沉思妙入神”,则是诗人在思考中达到了一种奇妙的境界,仿佛进入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地。这种境界可能与诗人的生活经验和智慧积累有关,也可能是他对于生活、自然和宇宙的深刻理解。
诗句释义 1 波影摇江树:描述的是水面上的波浪拍打岸边的树木,使得树叶轻轻摇动。 2. 朝阳出海门:指的是太阳从海的方向升起,景象非常壮丽。 3. 归舟何处客:这里的“归舟”指的是船只,而“客”可能是指船上的人或者诗人自己。这句话的意思是询问船只停靠在哪里,可能是在寻找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 4. 款乃一声闻:这里的“款乃”是一种古代的一种歌曲形式,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句话的意思可能是说
【注释】 闲居:闲暇无事,安居在家。杂咏:泛指各种诗歌。神阴:神灵的幽微。都缘:因为。思虑深:思考、忧虑深重。穷:完成,尽得。三圣业:佛家语,指三种圣道。须尽一生心:要竭尽一个人毕生的心力。 【赏析】 这首诗是说人要有所作为,就要有超脱尘世的精神,要能排除一切私心杂念,专心致志地追求自己的理想。诗中“三圣业”指的是佛家的三乘之道,即上乘的禅定,中等的念力,下乘的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