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三吾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 疾风劲草昔人言:疾风如利剑,劲草似勇士。古人言,疾风劲草,乃能立于世而不倒,此乃英雄本色也。 - 临难知君有讲论:面对危难之际,你总能从容应对,展现出高超的智慧和辩论能力。 - 江相自投信州沼:江相,历史上著名的忠臣,他曾投笔从戎,忠诚于国家。现在他自愿投湖自尽,体现了他对国家的赤诚之心。 - 敬翔肯入大梁门:敬翔,历史上著名的贤臣,他愿意进入长安的大门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㼨甓为城一水旁,谁将孤垒捍潇湘?左丞亲奖三军士,诸将皆成百练钢。 高密信为功第一,孔明如在国宁亡。上游缘此无藩蔽,徒使英雄信感伤。 这首诗是诗人对邓左丞的颂扬和哀悼之作。诗中描绘了邓左丞英勇善战的形象,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现实。 我们来看第一句:“㼨甓为城一水旁,谁将孤垒捍潇湘?”这是对邓左丞英勇善战形象的描绘
【解析】 这是一首吊古怀人的五言绝句。首联“中山”即指作者自己,“昔厉忠君志”,是说作者过去曾以忠诚之心辅佐君王;“今推报国诚”,是指现在依然以报效国家为宗旨。颔联“一死有光诸宰辅,九京无愧旧门生”意思是说:虽然我死了,但能对国家有所贡献,使诸宰辅感到欣慰;我虽然出身于贫寒之家,但我在朝廷中没有对不起任何人,这就足够了。颈联“雁声愁过衡阳浦,江濑悲鸣一水城”的意思是说:听到雁的哀鸣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写伯兄的忠贞不渝,“死生”二字写出了他对国事的忠诚与坚定。颔联写伯兄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大爱,“两鬓风霜为国忧”一句,道出了伯兄忧心于国家的疾苦。颈联写伯兄的壮烈牺牲,“黄甲题名前进士”,是说伯兄在朝廷做官,却为国家而献身。尾联写伯兄的不幸遭遇,“未能申请达宸旒”,表达了作者的遗憾之情。此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答案】 (1)哭伯兄存吾推官天历庚午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此题要求考生理解诗句的意思,并结合注释和赏析来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信息梳理内容,概括中心思想,并结合重点句子加以理解。“不死清湘死桂城,惟天可表此忠贞”意思是:我宁愿在清湘死去也不做桂城的俘虏,只有苍天可以见证我至死不渝的忠贞;“诸贤坐失同盟约,一木难支大厦倾”意思是:众位贤者坐视同盟之约而未能成行,一柱难支大厦倾覆
华表愁闻鹤语声,女墙自照月华明。 在秦本有关中险,散楚其如垓下兵。 百战山河唯骨在,万年壁垒为谁城。 兴来不敢闲登览,只恐新亭感慨生。 注释: 1. 华表愁闻鹤语声:华表是古代建筑的一种装饰,常用于传递信息或警示。这里用来形容作者听到鹤的叫声时,联想到往事,感到忧愁。 2. 女墙自照月华明:女墙是城墙的一种保护设施,这里用来形容月亮照亮了城墙的一角,显得更加明亮。 3. 在秦本有关中险
【注释】 益吾:李益之字。教谕,官名,唐代地方学校教师的职称。 “多年大治”句:多年治理,终于大治(太平)。 “蜗角”句:蜗牛的角尖,用来比喻微小的争执;比喻争战久矣。 “鸰原”句:指兄弟离散,如同鹡鸰鸟的叫声一样凄切。 “可怜”句:可悲的是担心自己没有后代,没人记住他的作品。 “中郎”句:中郎,汉张衡字。文,这里指文章、作品。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诗。首联写诗人为官多年,终因政治原因离乡去职
注释: 与先复初州的判。左身瘘痹耳仍聋,近被刀伤更怯风。亦有将军怜杜甫,岂无高弟念王通。弊庐漫枉过朝使,束帛终难强病翁。欲涉湘江采蘅杜,美人遥隔暮云中。 译文: 我的身体残疾,耳朵仍然耳聋,最近又被刀伤所伤,更怕风。也有将军怜悯杜甫,难道没有高弟思念王通?旧居简陋,屡次有朝廷使者经过,但总是不能去拜访他们,因为身体虚弱不能远行。想渡过湘江,采集香草,但美人却隔着暮云与我遥遥相望
从戎江汉亦多年,又领王师过极边。 已展召公新土宇,载开马援旧山川。 诸生俎豆陈兵后,父老壶浆拜马前。 最是老儒淹滞久,乞将骸骨早归田
相王檄下青齐地,七十余城一檄传。 诸葛未亡将复汉,岑彭遽死岂非天。 蛟龙泣下三秋雨,貔虎愁连万灶烟。 先志克申仇亦复,谁知今子总戎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