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荃孙
诗句原文: 萧寺养疴焚香枯坐怀人感旧得三十篇柬锦里同人兼寄都门旧友 译文: 在寺庙中疗养身体,我点燃香火静坐枯坐,怀念故人。感慨时光荏苒,我已写诗三十篇,想与锦里的同好们分享,同时也寄给都门的旧友。 注释: - 萧寺(xiāo sì):指寺庙。 - 养疴(yǎng kē):调养疾病。 - 焚香(fén xiāng):点燃香火。 - 枯坐(kū zuò):长时间坐着不动。 - 怀人(huái
【注释】 1.游赭山塔院:在山西太原西南方。赭色山,名层峦。 2.答袁重黎:袁重黎,字子寿,号南湖道人,明代文学家、书法家。 3.三首:指《游赭山塔院》三首诗。 4.精庐:精美的住所或书房。 5.乱山:错落有致的群山。 6.秋随黄叶尽:秋意已至,树叶凋零。 7.人共白云闲:人与白云相伴,心境宁静。 8.古道:古老的道路。 9.荒碑:倒塌的石碑。 10.江天:指长江的天际线。 11.绝顶:最高处。
【诗句释义】 萧寺:指长安附近的寺院,这里代指作者的住所。养疴:指休养。 焚香枯坐:形容在寺院中静坐冥想。怀人:思念亲人。感旧:感慨往事。得:得到。三十篇:指作者创作的诗歌。柬(bǎn)锦里:成都的锦江边,作者的朋友居住地。兼寄都门旧友:指把诗寄给在京都的朋友。都门:指京都长安,作者当时的居所。旧友:过去的朋友,这里指作者的同乡朋友。 【译文】 去年秋天,我们骑着马一起从长安道上回来。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萧寺养疴焚香枯坐怀人感旧得三十篇柬锦里同人兼寄都门旧友: 在萧寺休养身体,焚香枯坐怀念旧友。得到三十篇诗,寄给成都的友人并同时寄给都门的老朋友。 - 萧寺:古代佛教寺院。 - 养疴:修养疾病。 - 焚香枯坐:指在寺庙中静坐焚香。 - 怀人:怀念人。 - 感旧:因过去的事情而感慨。 - 得三十篇柬锦里同人兼寄都门旧友:收到成都朋友的诗作,也同时寄给都门(长安)的老朋友。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慎的《观象台》。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手握步天尺,夜登观象台。 - 关键词:步天尺(测量仪器) - 注释:手持步天尺,即手持一种用于观测星体的仪器,象征着观测天文的科学精神和实践。夜晚登上观象台进行天文观测。 - 赏析:这里描绘了作者深夜在观象台上观测星空的情境,体现了对天文的热爱和追求。 2. 欲呼阳利起,绝学东来。 - 关键词
诗句注释: 1. 萧寺养疴焚香枯坐怀人感旧得三十篇柬锦里同人兼寄都门旧友 - “萧寺”指的是寺院,“养疴”意为修养身体,“焚香枯坐”形容长时间静静地坐着念经。“怀人感旧”指怀念故人,“得三十篇”表明作者写了不少诗文来纪念或怀念这些朋友。 2. 鸡鹜羞为伍,摩天曳远音 - “鸡鹜”通常指鸡和鸭子,这里用来形容那些不值一提的庸俗之人;“摩天曳远音”表示声音传播得很遥远
【注】:紫陌:紫色的小道。红牙:指乐器中的红色琴瑟等。桓生:指桓温。卫玠:晋代著名美男子。才美翻成累,情多不厌痴:才华出众却招来祸患,情思缠绵却难以自拔。春来红豆子,新种一枝枝:春天来了,红豆花又开,人们纷纷栽种新的花朵。 译文:在萧寺养病的时候,焚香枯坐怀念人,感慨旧友的离合。我创作了三十篇诗柬寄给锦里的同人和都门的老友。 赏析:此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因遭贬谪而滞留在四川,与成都同僚
诗句释义: 1. 萧寺养疴焚香枯坐怀人感旧得三十篇柬锦里同人兼寄都门旧友:在萧寺修养身体,焚香静坐思考着过去的事情,得到了三十篇文章,送给成都的同人们。 2. 士蔚帛冠旧,张融革带长:士蔚用帛制成的帽子已经过时了,张融用的革腰带很长。 3. 遗经宗许郑,俳体薄齐梁:遗留下来的经典都是许慎和郑玄的学问,模仿齐王萧衍和梁武帝萧衍的文风很轻薄。 4. 花雨吟诗社,茶烟选佛场:在花香中吟诗作对的诗社
【解析】 本诗首联是说自己年老体衰,只能在萧寺养病。颔联“骚坛仗主盟”意思是说诗人在诗词的天地中,是大家公认的领袖。“骚坛”即指诗词的世界。“骚坛仗主盟”,说明诗人自视甚高,有领袖之才。颈联写自己在京国梦乡之中的所见所感。尾联写自己在酒酣之后难以遣怀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答案】 ①耆旧江乡尽,骚坛仗主盟。 ②莺花京国梦,鸿雪故人情。 ③乡味银丝鲙,山厨玉糁羹。 ④酒酣难自遣
注释: 旧曲子翻唱,新声音续写。 巫山云彩缭绕古峡谷,大海波涛倾泻如深杯。 月光冷冽弹筝急促,秋风吹动剑影飞来。 石碑上种下天边草,知道你非凡才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寺院养病的时候所作,表达了他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望。他回顾了自己创作诗歌的过程,感叹时间的流逝,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描绘了巫峡、大海、月亮、秋天等自然景象,通过这些景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感。最后,他寄语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