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遘
《七言将至瀛州从事张祥寄诗和答》 驿骑驱驰万里身,锦貂浑欲变缁尘。 平生未识行边地,今日初欣遇故人。 洗眼已惊双鲤至,相看应讶二毛新。 羡君独得从军乐,三岁高阳幕里宾。 译文 驿骑匆匆奔驰在万里之外,我身着锦衣仿佛要与尘土融为一体。我未曾踏足边境之地,今日却有幸遇见老友。惊讶于双眼洗净后双鲤的突然出现,相视间惊讶于彼此已是满头白发。羡慕你独自享有军队生活的乐趣
【注释】 圣主:指皇帝;仁恩:仁慈的恩泽。务:致力,致力于。收兵:招兵,征兵。方外:四方之外,这里指边境以外。卷威神:收回军队的威严。老农:老练的农民。自保太平乐:自己保持太平之境而安乐。焉:疑问代词,哪里;羞使臣:使臣羞愧。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一位老农的答复,表达了他对国家和平安宁的向往,以及他对自己能够保卫国家的决心和信心。 首句“圣主仁恩务息民”中,“圣主”指的是英明的皇帝
【注释】 江阴杨使君寄示与杨从事唱和诗一轴奉酬:江阴的杨令公寄给我一幅与杨从事相互唱和的诗作。使君,指杨令公,即杨凝式(杨元素)。嶷嶷,形容山高而峻。幕府,指杨令公府中的幕僚。飘飘,飘忽不定。仲宝,指庾亮,字元规,晋代名士。庾郎,指庾亮的字或号。微之,指白居易,字乐天,唐朝著名诗人。窦生,指窦巩,东汉名将。窦生还遇窦生来,意思是说,我遇到你就如同窦固遇到窦宪一样。窦宪是东汉名将,窦巩也是名将
【诗句释义】:客亭门外,细长柔弱的柳枝,使行人去又还。为感谢春风吹拂的情意,上林苑中的桃花杏花正可攀折。 【译文】:客亭门外,细长的柳条,让人不禁想起要离开却又依依不舍。为感谢春风拂动我心头的荡漾之意,上林苑里的桃杏树正是春天里最美的景色。 【赏析】:此诗是诗人在送别朋友时所作。诗人在送别之际,对柳树依依不舍的情感溢于言表,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这首诗是诗人在润州望海楼上和孙少述的次韵之作。下面是对每一联的详细释义: 北固峨峨铁瓮完,京口浩浩海门连。 “北固”指的是位于江苏镇江北面的北固山,这里指代了镇江的北固亭。北固亭是一处著名的古迹,山上有一座完整的铁瓮寺。“峨峨”形容其雄伟壮观的样子。“铁瓮完”可能是指铁瓮寺的建筑或景观已经修复完毕。“京口”是今天的江苏镇江市,是古代的重要港口。“浩浩”形容江水的广阔无边
注释: 将至京口先寄孙少述并呈晏子俞 为郡无闻困米盐,先生有道独幽潜。 豫章因甚尊徐孺,益部何能诎蜀严。 已脱簿书身自放,肆寻山水意宁厌。 京江最欲方洋处,愿从屏星卷画幨。 译文: 我为郡中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政绩,生活困顿,连米和盐都买不起。先生您有道德修养,独自隐居在深山幽谷之中。 为什么豫章太守会尊敬徐稚?为什么益州太守会屈居在蜀严之下? 我已经摆脱了官府的公文,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解析】 此诗为诗人和少述的《春日四首》。这是第四首,写春天的景色。首句“初晴”点明季节,说明此时正是春天;次句“池阁”,指庭院中的池台楼阁。第三句“暖无尘”表明天气晴朗,环境清新,没有一点灰尘污物。“花落丝飞”是说落花飘散,蝴蝶飞舞,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不避人”,表明作者欣赏的是这美好的春光。尾句“只爱年年好光景,须知华发一番新”,是说只喜欢那美好的景象,而自己年岁已高,头发已经变白
烽火台的烽火信号已经消失了近五十年,当地的居民还不曾经历过战争。在田野上耕田种桑的人们并不知道有战争的存在,边城依然平静无事。 注释:销:消散;戈鋋(shàn):古代兵器;帝:君主,这里指皇帝;何力:有什么力量?晏然:平安。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对安史之乱后社会状况的感慨。诗中“烽火销来五十年”指的是唐朝从唐玄宗末年开始的安史之乱,持续了八年,到唐肃宗乾元二年才平息
诗句输出:浩荡西风动客裾,飘然归思满田庐。 译文注释:秋风浩荡,吹动了我的衣服,让我感到一种深深的思乡之情充满了我的田舍。 赏析: 这句诗通过描绘秋风和衣裾的动态,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在秋天感受到的寒意和孤独,也反映了他对家的深切思念。"飘然归思满田庐"中的“飘然”二字,形象地描绘了秋风带来的凄凉和萧索之感,而“满田庐”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思乡之情的浓厚和深远。整句诗不仅传达了季节的变化对人的影响
【注】山光寺:在扬州城北,为隋炀帝所建。公元618年,李渊攻入长安后,将隋宫付之一炬,隋王朝灭亡。 【赏析】此诗是诗人在扬州游览时登临高台、凭吊隋炀帝的遗迹而作的。首句“高台已倾池已平”写眼前所见的残破景象;二句写隋宫之盛衰,暗示了隋王朝的灭亡。三句“千年前事何足叹”,感叹历史的无情和人事的变迁。四句写今非昔比,淮南非复旧时城,暗指扬州的繁荣,并抒发对历史发展的感慨。全诗以史实发议论,言简意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