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文凤
【注释】 寄仲宝上人: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仲宝是作者的朋友,名不详,时为上人。上人指佛教僧侣。 一笑箫韶曲未终:指和尚吹箫弹琴。笑指和尚的神态。萧韶,古代的一种乐器,这里借指吹奏乐器的人。韶,乐调。 清风杖锡欲何从:指和尚拄着拐杖去旅行,要到哪里去呢?清风,佛教用语,指禅定。杖,行旅用的拐棍。 不随轻絮飘流水:不随轻飘如絮的柳絮随风飘流。轻絮,轻飘飘的柳絮。 且作闲云过别峰
【注释】 1. 六和塔:在浙江杭州。陈右司:即陈子良,南朝陈朝的文学家、大臣。冯唐:汉代人,曾向文帝推荐李广之才,但未能任用。刘表:东汉末年荆州牧,刘备曾依附于他。 2. 空山木落:山中树木凋零。欲何归:想往何处去呢?渺渺黄尘:茫茫的尘土。客衣:外乡人的衣裳。 3. 自叹冯唐今已老:感叹自己像汉文帝时期的冯唐一样年纪大了,不能再有所作为。冯唐:汉代人,曾经给文帝推荐过李广,但是没有能被重用。 4
年年来作少年狂,一枕功名梦中央。 举世夸唐字学精,几人识汉文章长? 自怜晚岁桑榆景,敢入春风桃李场。 相逢莫笑两亡羊,臧谷亦曾错上羊。 注释: 1. 年年来作少年狂:每年都会沉迷于年轻时的放纵和狂热之中。 2. 一枕功名属梦乡:在梦中也难以放下对功名的追求和执着。 3. 举世夸唐字学精:全世界都赞扬唐代书法艺术的精湛技艺。 4. 几人识汉文章长:又有几人真正理解并欣赏汉代文学的长处和魅力呢?
【注释】 (1)题隐者园:诗题。隐者,指隐居不仕的人。 (2)三径:语出《论语》“夫子循循然诱人于善”,后用“三径”喻隐士的居所。三径,即小路。 (3)门前车马:《庄子·逍遥游》:“吾惊怖其言。”陆德明释文:“惊,惊惧也。怖,恐也。怖,畏也。言其言甚惊怖也。”这里形容诗人家门口的车马很多,喧闹得很。 (4)纷纷:众多貌。 (5)半生:一生。这里指大半辈子,即中年时期。 (6)清事:清静的生活。
【译文】 谁派毛州刺史来,闲坐窗前共徘徊。 龙窥石涧新临砚,鹤舞松烟乍试煤。 茅舍寒深题未遍,玉堂月冷梦空回。 笑予得尔浑无用,惆怅临风写八哀。 【注释】 1. 谁遣:谁遣谁来?指谁派来的。 2. 毛刺史:即唐代诗人郑谷,官至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曾任湖州刺史。 3. 闲窗终日共徘徊:闲着无事的窗前,我与你一起徘徊。 4. 龙窥石涧新临砚:龙在石涧边窥视,新的砚台就在这里使用。 5.
赵司门成之新居 何必山巅共水涯,闲心幽远此相宜。 喧无车马红尘少,乐有琴书白日迟。 晴槛倚风初柳处,夜灯听雨正蛙时。 客来试问功名事,已付功名与酒卮。 注释: 1. 何必山巅共水涯:意指不必追求山顶或水边的高远之地,只要心灵宁静,这里也适宜。 2. 闲心幽远此相宜:指拥有悠闲自在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这里是最合适的。 3. 喧无车马红尘少:形容这里没有喧嚣的车马声和繁华尘世,生活相对清静。 4.
诗句释义 1 感春: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感慨和思念之情。 2. 赏心未足事多违:意思是说,尽管赏心悦目的事情还有很多没有体验完,但许多事情却已经不能如愿以偿。 3. 啼鸟声声怨夕晖:这句话描述了鸟儿在夕阳下发出的声音,表达出一种哀怨的情绪。 4. 客梦一番芳草歇:这句话描绘了客人在梦中回到了过去的地方,那里有一片绿草如茵的地方。 5. 人生几度落花飞:这句话表达了对人生的无奈和无常的感受
冬日早行 客里闲关去路赊,轻衫短帽朔风斜。 青霜委地疑行雪,红叶成林当落花。 渡口马嘶惊睡犬,田头鹿过散饥鸦。 闭门无事日高起,谁似山中隐士家。 注释: 1. 客里闲关去路赊:在客居的地方(指隐居的山林)闲适地关上家门。 2. 轻衫短帽朔风斜:穿着轻便的衣服,戴着帽子,面对着斜着的朔风。这里的“朔风”指的是寒冷的北风。 3. 青霜委地疑行雪:白色的霜覆盖在地面上,好像走在积雪之上。 4.
【诗词原文】 一穗藜烟待校书,携书且此作师儒。扶持学法防时弊,教养人材应世需。兰芷汀洲身外楚,菰莼乡国梦中吴。片帆好趁秋风便,吟过洞庭青草湖。 【诗词翻译】 等待校书的烟雾中,我携带着书卷,在这里做一个老师。 保护学术法规以防止时弊,养育人才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在兰芷汀洲之外是楚国,在菰与莼菜之中是故乡。 趁着秋风的好时机,我乘船经过洞庭湖,吟唱《青草湖》。 【注释】 1. 校书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词的赏析。 第一句“白发苍颜半醉醒,衣冠洛社旧耆英。”是说:头发花白,脸庞黝黑,一半清醒,一半迷糊,我是一位年过六旬的老翁,曾是洛阳名士的集会上的老辈人。 第二句“谁能似此存高节,天欲留公相太平。”“谁”字下得有力,诗人把疑问留给读者,自己却用肯定的语气说出:“谁能比得上你保持高尚的节操?”诗人认为:只有像您这样保持高尚节操的人,才能得到上天的青睐,被留在人间为国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