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刚
【解析】 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首先需要对整首词的内容进行逐句的翻译,然后对每一联的关键词进行注解。最后是赏析部分,赏析时要围绕全诗的主旨和艺术手法进行。 本题属于诗歌赏析类试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需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中“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
这首诗是诗人在潘义荣博士学中书事的次韵诗。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潘义荣博士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前社会的一些看法和感慨。 首联“乐育贤豪地,谁令亦此来。”意思是说这里是培养贤才的地方,我来这里也是被安排的。这里用了一个反问句,表达了对潘义荣博士的尊重和敬仰,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当前社会的看法。他认为,在这里能够培养出更多的贤才,是被安排来的。 颔联“群公严矩范,正论扫氛埃
注释: 久客倦尘鞅:久居他乡,厌倦了车马的尘埃。 薄游怜宝宫:我这次来京城只是短暂的游览,很怜悯皇宫的奢华。 论文欣得甫:我很高兴能与才华横溢的人讨论学问。 载酒愧非雄:饮酒却觉得不够豪迈。 远岫入青眼:远山的轮廓清晰如在眼底。 长江来好风:江水流动带来阵阵清风。 诗成故超绝:我写的诗已经很出色了,不需要再超越自己。 千里看花骢:可以千里迢迢地去看那些美丽的花儿。 赏析:
【解析】 此诗是和郑觉先冬夜围炉示同舍而作。全诗四十六字,每四句一转韵,首尾两句皆押“青”韵,中间两联各四句。 第一联,写冬夜的景。“碧瓦”,青琉璃瓦;“初寒”,刚入冬;“夜”,时间。“邃亭”,幽静之亭。“啸吟”,指吟咏、歌唱,这里用来形容郑觉先的声音高亢激昂,像山中的猿猴一样发出长啸之声。“元俗调”,指民间俗语,这里指郑觉先所吟诵的歌曲。 第二联,写郑觉先在灯下吟咏歌曲的情景。“商榷”,商议
迷途非远复,靖节子其徒。 止水明心法,行年见道枢。 译文:在迷途之中,我找到了归路;就像陶渊明一样,我是他的弟子。 止水明心法,行年见道枢。 译文:如同止水可以显现内心,我在岁月中领悟了道家的真谛。 俨如还旧国,端是得遗珠。 译文:我仿照陶渊明回归田园,像得到一块珍贵的珍珠那样珍贵。 燕处今何事,春风咏舞雩。 译文:现在燕子在哪里筑巢?春风吹来,我在舞雩台上吟咏诗篇。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
【注释】: 洛中,洛阳。 少小:年少时期。 相看身未了:彼此相望还未能告别。 嵩山雪、洛浦风:指嵩山的雪花和洛水边的寒风。 寂寥倚孤剑:在寂静中独自倚着长剑。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离别时的一幕场景,表达了对朋友深厚的情谊。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流畅,是一首优秀的古诗
好山堆翠拥金莲,花屋笼云傍石泉。 秋沼英蕖半开谢,直须饶占一壶天。
林远浑无鸟雀喧,山青那觅烧霆痕。 三千眼界云霄上,十万人家草树根。
去来踪迹等游尘,谁向蘧庐觅道根。 岩穴故应无别异,镌题空有姓名存。
偶随鸥鸟度寒溪,寂寂禅关半掩扉。 翠玉万竿迎晓履,欲凭风露濯尘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