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跂
这首诗是诗人在长安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他对于疏太傅的怀念之情。 “贤哉疏太傅”,这句是对疏太傅的赞美。疏太傅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遗荣归印绶”,这句话表达了疏太傅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个人的名利欲望,选择了回归到国家的治理中去。 “当时汉廷臣,未省出其右”,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疏太傅在当时的汉廷大臣中的卓越地位的认可和敬仰。 “进为岂不能
【译文】 闰冬时节的节物已经过去,十月仍然像秋。 招提寺坐落在阳冈路上,仿佛就在岘山的山顶上。 史君有高尚的志趣,酒尊中独占一丘。 欢颜动长啸,松菊含春柔。 风清宿雾断,地迥行潦收。 时令将凛落,飞光为谁留? 【注释】 宴左山二首:左山,即左绵山,位于今山西永济县西。公元724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诗人曾游此山。《全唐诗》存其诗三首。 闰冬节物晏,十月犹素秋:闰十二月的节气已过
【解析】 1.“行饭”意为:吃饭。此句是说,他一边吃饭,一边沿着北冈往左山上走。“赞公岭”指东晋名臣谢安的别墅,位于今浙江绍兴西南的东山之上。“北冈”即北山岗。2.“竟”意为:尽、完。“城市永”意:长久地、永久地。“终比”“快意烹五鼎”两句诗的意思是:与这清幽的美景相比,在都市中的生活是多么的短暂和贫乏啊!“彼哉”意为:那家伙。3.“遥林”意为:远方树林。4.“杳”意为:遥远、高远。5
第一首 乘着小船,泛游入泽的湖中, 水波浩渺,舟楫任凭我从容不迫。 望见迷蒙雾气笼罩的树林, 星星点点,好像在移动。 清静的水月,是天地间分际, 身到了这里才懂得什么叫空灵。 注释: 1. 浮舟入浩渺:乘着小船,泛游入泽的湖中。2. 有楫任逶迟:任凭我从容不迫。3. 烟树合:迷蒙雾气笼罩的树林。4. 星汉移:星星点点。5. 清静水月界:清静的水,月夜的世界。6. 身到始应知
秋夜次四侄韵五首 行乐北山路,绵力涉逶迤。 诸郎骋逸足,掩冉去莫羁。 归坐独兀兀,糜粥聊自资。 狂澜成止水,吾病真吾师。 诗句释义 1. 行乐北山路:描述诗人在北山道路上行走的情境,表现出一种闲适的心情。 2. 绵力涉逶迤:形容行走时需要花费很多力气,体现了路途的艰难和漫长。 3. 诸郎骋逸足:诸郎指的是众多年轻人,他们驰骋于道路上,展现出青春的活力。 4. 掩冉去莫羁:形容年轻人离去时
【注释】 《宿灵泉寺二首》:宿,过夜。灵泉:即庐山的南面名胜之一,位于山南,有瀑布飞泻于石壁之间,水声如雷。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庐山所做诗中较有情致的一首。首句写山中之景,次句写入山后的感受,第三句写与友人同乐的情景,末二句则抒发诗人的情怀。 第一、二句,“团团”是形容桂树圆而大的样儿;“芳”字,点明桂树之花。“隐隐岩之幽”,“隐隐”是形容桂树丛中的岩洞隐没不清的模样。这两句写出了山中景色
【注释】 兀兀:指心神不定。余尊:剩下的酒。升斗隘:形容小舟狭小。辞:告别。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乘船从西江返回途中,在滑家桥遇到一位翻船落水的船夫,因同情他的遭遇而作。诗人通过与船夫的交谈,了解到他的生活艰难,心情十分沉重。于是,在船夫即将离去时,诗人赠给他一些钱物,并劝他谨慎地走好人生之路。 诗的前四句写诗人与船夫相遇的情景和船夫的不幸遭遇。“我亦乘小艇,兀兀信所届”,诗人也正乘坐小船
【解析】 (1)题干要求“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所以首先要对诗歌进行逐句的划分,然后根据注释来理解诗意。本诗为七言绝句,前四句为第一句写灵泉寺的环境;后三句写诗人游览灵泉寺的感受。 (2)本题属于鉴赏题,考生要注意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可以从思想感情、艺术特色等方面作答。 【答案】 ①宿灵泉寺二首其一 石磴排林端,路转阴岭滑。侧身长风外
【注释】 颢气:清冷的气候。鸣弦:指弹琴,喻指奏乐。泠泠:形容声音清脆悦耳。古音:古代的音乐声调。翔飙(biāo):指疾风。百卉:百花。苦雨: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气。霜气:指初降的秋霜。皎冰姿:指像冰一样洁白的肌肤姿态。 【赏析】 首句起笔就点出“秋夜”的气候特点,即“颢气日且肃”,说明是深秋时节,寒意渐浓,天气逐渐变凉,为下文写景作铺垫。次句“鸣弦此其时”,表明此时正是弹琴的好时机。“鸣弦”
秋夜次四侄韵五首 千古柴桑翁,于酒颇能全。 绝知闲居乐,雅乏从事贤。 倾心祷王母,更欲丐长年。 缅思东篱下,想望故悠然。 注释: 千古柴桑翁,于酒颇能全。 柴桑:即陶渊明,字元亮,东晋诗人,曾任彭泽县令。他在任上九日饮酒作诗,自号“五柳先生”。这里用他来代表古代的隐士。 绝知闲居乐,雅乏从事贤。 雅:很,极。 倾心祷王母,更欲丐长年。 倾心,指虔诚地。 王母:传说中的女神名。 更欲: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