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妙伦
【注释】 偈颂八十五首:这是一首偈颂诗。偈,是佛教中的唱词,通常由韵文、散文和佛语等构成,用以宣唱佛理。“偈颂”即指佛教的唱诵或吟咏。八十五首:这里指此诗共分八十五则。横一丈,竖十尺:横,表示长度的方位;竖,表示高度的方位。一丈,古代以八尺为一丈,所以一丈等于八尺乘以八尺,即64尺。这里指的是佛像的尺寸。 明眼衲僧:明眼,指有慧眼,能洞察事物真相的人。衲僧,指出家修行的僧人
【注释】 晓花:清晨开放的花朵。 拆:开放。 香新:香气新鲜,这里指花朵散发出的香味。 空山:幽静的山野。 冷衬云:寒气透出。 触著:触动。 淡红:浅红色。 【赏析】: 这首诗写春晨之景,描写的是一朵初绽的花儿被春风触动,花瓣儿纷纷飘落的情景,表现了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 “晓花初拆露香新”,清晨的花刚刚绽放,散发着阵阵清香,这是诗人在描绘早晨的自然美景。 “独向空山冷衬云”
【解析】 这是一首描写时间变迁的偈颂诗。前四句写“夏”的变化,后四句写“新”与“旧”的关系。全诗语言凝练、自然、流畅、质朴,是一首很有特色的作品。 【答案】 前半句:前半夏天气已去;后半句:后半天(或后半段)天气将临。新也旧也:新事旧事都存在。一边:一边可以拈在手上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梦庵相士”是一首七绝,要求分析其内容,然后结合诗句中的意象、意境等进行赏析。此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苍苔映衬着烟霞,古柏掩映在山水之间的图画,表现了禅寺的静谧与清幽;后两句写自己虽然身处其中,但却像不是梦中一样。诗人巧妙地运用反衬手法,表达了对禅宗的向往之情。 【答案】 译文:烟雾缭绕
《维摩赞》是宋代释广闻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倚胡床,执白拂”: - 倚胡床:靠在胡床上,形容悠闲自在的姿态。 - 执白拂:手里拿着白色的拂子。 2. “三十三人,尽底籍没”: - 描述一个场景中的人们,他们的名字都被记录在册,最终被彻底地消灭或清除。 3. “却将一默对文殊”: - 表达一种心态的转变,从之前的紧张和焦虑到后来的平静和接纳。 4. “兔子何曾离得窟”
【注释】 灵照(1):本指佛家所奉的灵塔,这里借指佛塔。“灵”通“灵”。 女赞(zàn):女子歌颂。 不居家:不住在家里。 长不出嫁:永远不结婚。 一柄(pǐ)笊(suō)篱:一根竹制的捞取食物用的长柄工具。 天(tiān)下天下:指整个宇宙之间。 虽(suī)然不直分文:虽然不直接给钱。 只是无人著价:但是没有人赏识它的价值。 【赏析】 《灵照女赞》,是一首描写一个女子出嫁时情景的诗歌
【注释】 与:给,奉献 若虚:人名,这里代指弟子 新戒:新受戒 付衣:传授衣钵,比喻传授学问、武艺 灵山密授:指佛法的传承,即佛祖在灵山(印度)亲自传授给弟子们的法门 少室亲传:指的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从其师五祖弘忍处得到的真传 长或短:意指长短不一的衣钵 或方或圆:意指衣服的形状有方形、圆形等,泛指各种形状 直下:直接向下,这里指修行时心无杂念 提得起:提起,提起精神来 优昙:花名 一朵瑞祇园
注释: 了翁:这里指隐士。 踏断草鞋,拗折拄杖。 彻底风流,匙挑不上。 拟问如何,擘面便掌。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首句“踏断草鞋”描绘出隐士的简朴生活,他穿草鞋行走江湖,不慕功名利禄。第二句“拗折拄杖”则表现了隐士的坚韧和毅力,他用拐杖支撑着自己的身体,行走江湖,不屈不挠。第三句“彻底风流”表达了隐士对世俗名利的不屑一顾,他追求的是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注释:在断绝消息时消息还在,不流通处却能流通。 没有到达曹源的深奥之处,依然存在两段不同。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看似矛盾的现象。首先,它表达了一种观点,即在某些时候,某些事物或信息可能仍然存在,而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这种现象可以用“断溪”来形象地比喻,因为当溪流被切断时,尽管水流停止了,但石头和泥土仍在,只是水流不再流动了。其次,诗中的“未达曹源渊奥”,可以理解为对于某些事物的理解尚未达到深度
这首诗的译文是:“穿透人的鼻孔,换去人的眼睛。如果只是这句话,如何见得,题目分明。” 注释: - 穿人鼻孔:穿透人的鼻孔,形容事物影响深远。 - 换人眼睛:更换人的眼睛,比喻事物对人的改变。 - 都来只是:都是这一句话。 - 如何见得:如何能够明白。 - 题目分明:题目非常清晰明确。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观点或者看法,即某种事物或行为对人的影响深远,甚至改变人的思维方式或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