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妙伦
释义: 从前我从这里出去,步步踩着;现在我又从这里进来了,事事撞到。到底用什么东西来验证这一切呢,这正好符合道。 注释: 1.偈颂八十五首 其十九:“偈”指佛教中的颂文,是佛经中用以说明教义、阐发义理的短诗。“偈颂”即指这类短诗。这里所引《偈颂八十五首》是一首七言绝句,由六十六首组成一组,故称“八十五首”。这是其中的第十九首。这首诗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在佛门修行,开始时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去
【注释】: 1. 天自高:意谓天高高在上,不可攀援。 2. 地自厚:意谓地厚重深厚,不可挖掘。 3. 一一不是单:意谓一、二、三、四等数字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有重复的。 4. 三三亦非九:意谓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九等数字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有变化和多样性的。 5. 唯爱部渎山前丘大翁:意谓只有爱在部渎山前的丘大翁,他见人常长揖(作揖)并叉手(双手合十)。 【赏析】:
【注释】 偈颂八十五首 其二十:偈,梵语的音译。佛教经文或佛曲中的一种文体,以韵文写成。偈颂,是佛教徒念诵经咒时所唱之词。此诗用白话写成,意译为:内不放出,外不放入;眨得眼来,铁壁铁壁。 【赏析】 《金刚经》讲“般若波罗蜜多”,即智慧到达极点后的境界。而此诗的作者似乎认为,人的智慧达不到这种境界,只能做到“内不放出,外不放入”的境地。 也被认为是一种障碍,因此作者说“眨得眼来,铁壁铁壁”
四月八日,悉达生,天上人间闹聒聒。 老韶阳,要打杀,争似祇园舀水蓦头泼。 阿呵呵,虽是死蛇,会弄也活。 注释: 1. 四月八日,悉达生,天上人间闹聒聒:指佛诞节时,人们庆祝佛陀诞生的盛况。 2. 老韶阳,要打杀,争似祇园舀水蓦头泼:指佛教徒认为世间万物皆有因果,如老树需要浇水才能生长茂盛,比喻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有其存在和变化的道理。而祇园(祇陀园)是佛教中的一种修行方法,通过观察世间万象
注释与赏析: - 团团离海峤,渐渐出云衢。 - 译文:圆圆的月亮从海上升起,缓缓地穿过云层。 - 注释:海峤(qiao)是指海边的山岭,此处比喻指月亮升起的位置接近海边。 - 赏析:此句描绘了一轮圆月徐徐升起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 此夜一轮满,清光何处无。 - 译文:今晚这轮明月是这么明亮,无论哪里都可以看到。 - 注释:一轮满,指的是明月高悬,光芒四溢。 - 赏析
面面相对,心心相知。 译文:面对对方,心里却了解彼此的一切。 注释:面面相对,形容双方面对面的交谈或交流;心心相知,表示彼此心里都清楚对方的心思和想法。 赏析: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亲密无间、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关系。它表达了一种深刻的人际交往观念——只有面对面地沟通,才能真正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而当双方都坦诚相待、心心相知时,彼此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加稳固和美好。这种关系不仅适用于人与人之间
【注释】: 偈颂八十五首:佛教语,即佛门中的颂词、歌诗。花间蝶舞:指蝴蝶飞舞在花丛中。莺啼柳上:指黄莺啼鸣于垂柳之上。瞿昙(qún ná):古印度人名,释迦牟尼的弟子,以禅定著称。达磨:唐代禅宗大师。“分付丛林”:指把禅宗的教法传给僧众,让他们去传扬。能事:事情。临机:随机应变。提撕:启发、教诲的意思。一:专。一一:分别。好:善于,擅长。 【赏析】: 这首诗是禅宗五言绝句。诗前两联写景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类题目,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歌的主旨思想,在此基础上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和鉴赏。 “落赖家风彼此知”,落赖:同族;家风:指同族的风俗习惯。这句话的意思是,因为都是同一个宗族的人,所以彼此都知道这个规矩。“粗茶淡饭”是形容生活清苦、简朴,“暂相依”是指暂时相互依赖。意思是说因为都是同族的人,所以彼此都清楚这个规矩——就是吃简单的食物,住简陋的地方
偈颂八十五首 其八 注释: 1. 禅禅,断贯索:禅宗中,“禅”是修行的法门。“断贯索”是指断绝烦恼,摆脱束缚,得到解脱。这里指通过禅修达到内心的清净和解脱。 2. 道道:指道路或方法。 3. 生苕帚横扫竖扫:比喻修行的方法或道路多种多样,可以横扫也可以竖扫,即在修行时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和途径,灵活应对。 4. 左穿右穿:指在修行的道路上,需要灵活变通,不拘泥于一种方式,可以左行也可以右行
【注释】布袋:指布袋和尚。其为僧,故称“和尚”。拄杖:僧人的法器。 去也由你:走的时候任凭你。住也由你:住下来任凭你。偈颂:布袋打开,拄杖拈起。去也由你,住也由你。译文:布袋和尚,打开布袋,拿起拄杖。你走也好,你留下也好,我都不干涉。赏析:这首诗是一首颂赞诗,颂赞的对象是布袋和尚。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布袋和尚的崇敬和爱戴之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佛教的普遍信仰。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