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嵎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和人生境遇的诗作,通过诗人对归云师的描绘,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迷惘。 遇坎与乘流,谁能舍迹求。 这是第一句,意指遇到困难或者挫折时,我们往往需要放下过去的执着,才能找到前进的方向。 即空皆是境,大渡本无舟。 第二句表达了一种哲学观点,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没有绝对的界限。而大渡河本身并没有船,意味着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不能过于执着于某种方式或者方法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题为《雁山纪游七首 其四 灵岩寺》。下面将逐句进行解释: 1. 千岩崚骨露,随怪各生形。 - “千岩”指的是连绵不断的山峰,形容山峦重叠。“崚骨”意为山峰的棱角分明、挺拔。“露”表示山间水气或云雾缭绕的情景。“随怪各生形”则是指每个山洞和岩石都有它们独特的形状和特征。 2. 目力到天尽,心旌倚佛宁。 - “目力”即眼力,这里指观赏风景时的专注与欣赏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王昌龄的作品。以下是逐句的释义以及相关的注释和赏析。 灵峰寺 - 灵峰寺位于雁山区,是一处著名的佛教寺庙。 神功开地秘 - 这里指的是神功寺的历史传说,据说神功寺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有了。 怪石尽为峰 - 这里的怪石指的是神功寺周围的自然景观,它们构成了这座山峰的奇特形状。 佛界虚空造,龙居十二重 - 这句话描述了神功寺的宏伟和神圣,佛界的虚空在这里被创造出来
【注释】 1. 老我儒冠误:自己已经年老,但还戴着儒生的帽子,是自谦之辞。 2. 怜君亦固穷:你也很穷困,这是对对方的一种同情。 3. 山川居壤异:你居住在山里,我住在平原上,自然不同。 4. 友爱所天同:朋友之间的友情是一样的。 5. 江渡乘潮阔:你乘船渡过长江,江水宽广。 6. 霜林逐晓空:清晨的树林在霜气中显得空寂。 7. 永怀楸垄敬:永远怀念你在楸树下的坟墓。 8. 淹泊志难通
【注释】 雁山:在山西省大同市。能仁寺:即善化寺,位于雁山的东北面,是佛教的圣地之一。盘山:在山西省灵石县西南。龙居顶:指山顶上的龙王庙(相传龙王居住在此)。海气:这里是指海上吹来的风。 【赏析】 雁山,又名北岳恒山,在今山西大同市。善化寺位于雁山的东北面,是佛教的圣地之一。诗人游历了雁山的能仁寺,写下了这首七绝诗。 “过尽盘山险”一句点出题旨。盘山,在山西浑源县西,为恒山脉东段之主峰
【译文】 心境自然,自我领悟,在此处识取心中所存。 鸟声喧哗后寂静,树色包围村庄。 静谧长寿备仁理,乾坤悟易门。 白云同此意,相对亦无言。 【注释】 境自吾心会:境由我心领悟。 于焉识所存:在这里识别心中所存。 鸟声喧后寂:鸟鸣喧闹之后归于寂静。 树色郭中村:树木的颜色环绕着村庄。 静寿备仁理:静谧的寿命备足了仁爱之理。 乾坤悟易门:宇宙万物都明了易经的道理。 白云同此意:与这白云有相同的意思
注释: 雁山纪游七首 其一 寿昌寺野服挂僧单,禅扉月未关。 桂香清近佛,秋色老依山。 目尽遥峰出,步回流水闲。 相传登荡路,数处可跻攀。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雁山寿昌寺风景的诗。诗人穿着朴素的衣服,挂在寺里,看到月亮还未落下,便开始登山。在山上,他闻到了桂花的香味,看到了秋天的景色,感受到了岁月的变迁。 首联写景。“野服”即布衣,是诗人所穿的;“挂僧单”,指挂单(出家为僧)时所戴的僧帽
【解析】 “塔光圆照室”,句中“塔光”即佛塔的灯光,这里指寺庙里的佛塔;“圆”、“照”均为动词,“室”是名词,“圆”和“照”都是佛塔的特点。“香炷读经晨”,句中“炷”是名词,意思是点燃的线段;“读经”是佛教徒在诵经前要烧香,“晨”是名词,早晨的意思。“林下有清福,尘中无悟人”,句中“林下”是名词,指的是山林之中,“悟”为动词,意为觉悟、开悟。“岩阴常候雨,松色不知春”,句中“岩阴”为名词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古诗词中的重点词语、分析诗句的含义和内容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送友人之括苍”,要求是“赏析”。首先读懂诗歌的内容,然后抓住诗句中重要词句进行具体分析,最后结合整首诗歌概括作答。 “石门当半道”意思是:石头的大门正对着山的半路,想见朋友停船的时候。“当”,对着;“泊舟”指停船,此处有“停留”的意思;“半道”,一半路程,即中途。
胡贤良进史 白首裒遗传,难甘閟一丘。 表成趋阙拜,路左别家愁。 文字归中秘,科名异杂流。 当年韩吏部,何自抱深忧。 注释: - 胡贤良进史:胡贤良是唐代的文学家,他以进献史书而闻名。 - 表成趋阙拜:指胡贤良向皇帝呈上他的进献之书,然后恭敬地前往皇宫拜见皇帝。 - 路左别家愁:指胡贤良在去皇宫的路上,因离别家乡而感到忧愁。 - 文字归中秘:指胡贤良的史书被献给皇帝,成为皇家机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