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元肇
诗句释义 1. 西园晚春 - 这句描述了春天在西园的景象,暗示了季节的变换和时间的推移。 2. 水影烟光上客衣 - “水影”指的是水面上反映的影子,通常与平静或优美的自然景象相关联。在这里可能是指水面的倒影映射出美丽的风景,给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感觉。 - “烟光”通常指的是柔和或微弱的光,可能是由于天气或环境条件造成的光线效果。 - “上客衣”则可能意味着穿着者的衣服,或者衣服本身
《江路午行》 谁家吠犬出低篱,桥在村西人未知。 白鸟自来还自去,柳阴浓处立多时。 一、诗句释义 1. 谁家吠犬出低篱 - 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景象,一条低矮的篱笆外传来犬吠声,给人一种平和的感觉,同时也暗示着诗人正在经过一个安静的村庄。 2. 桥在村西人未知 - 这句诗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体验。通过“桥在村西”这一细节,诗人不仅描述了桥梁位置
【注释】 1. 牧野: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济源、辉县、卫辉、获嘉之间。相传夏桀曾牧于此地。 2. 焦头厉尾:形容十分狼狈的样子。 3. 麟阁:汉代建有麒麟阁,用以收藏功臣画像。此指画有英雄人物的画像。 4. 争似淡烟杨柳岸:不如那轻烟袅袅的杨柳岸边。 5. 阑圈:栏杆。 6. 四无:四面八方没有。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
诗句释义: 送僧 含晖亭上曾辞我,狼伍峰前又送君。 只有月明相记忆,月明争得不逢云。 译文: 在含晖亭上我曾向你告别,又在狼伍峰前送你离去。 唯有那明亮的月光将我们的离别铭记心头,即使月亮再亮也无法避免云雾的遮蔽。 赏析: 《送僧》是唐末五代之际洛京长寿寺僧可止所作的一首诗。此诗行文潇洒自然,词语精炼准确;有韵味,有意境,有魄力,有深度。寥寥四十个字,作者所送之僧的豁达超脱形象跃然纸上
【注释】 1. 别菊:在菊花凋谢时送别。 2. 世情迁变总由他:世间人情的变化总是不由自己掌握。 3. 冷眼旁观:用冷眼看待一切,指对世事不关心。 4. 此花:指菊花。 5. 露叶霜枝愁不语:菊花的花叶和树枝因经露水和霜的侵蚀而变得憔悴,所以它没有说话。 6. 主人明日又天涯:“主人”是说诗人自己;“又天涯”是指诗人又要远行。 【赏析】 这首七绝写于作者辞官归家之后。首句点出了诗题
蹇驴破帽少陵寒,吐出歌辞字字酸。 渭水骊山肠断日,诸公肯待醒时看。 指诗人自况之驴,意谓自己骑的驴儿也像杜甫一样瘦骨嶙峋。破帽,是说自己的帽子破旧了。少陵,是杜甫的号。寒,表示自己的处境寒冷如冬。吐,表示吟咏出诗句。字字酸,意思是诗句中每一句都像是酸溜溜的。渭水、骊山,都是长安的名胜之地,这里用来象征国家兴亡。肠断,形容对国事的忧思和感慨。诸公,指当时的权贵们。肯待,意思是是否等待。醒时
注释: 蹇驴:瘸腿的驴,这里指代诗人自己。 破野村:破败的乡村,荒凉偏僻的地方。 爱惜飞花:珍惜飘零的花瓣,这里指珍惜春天的美景。 懒着鞭:不愿意用马鞭抽打驴儿,表现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珍惜。 山舍:山间的茅草屋,这里指代诗人的住所。 竹篱:用竹子做成的门或围墙,这里指诗人的住所周围的环境。 遥认煮茶烟:远远地辨认出炊烟是煮茶时升起的,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赏析:
【注释】 上人:指僧人。岳州,今湖南岳阳市。雁飞:大雁飞翔,比喻书信往来。衡阳:古地名。 【赏析】 此诗写僧徒游历名山大川时的情景。全诗四句一韵,结构整齐,对仗工稳,平仄谐调,音律铿锵。首两句写游山之乐,末两句写归思之苦。全诗构思精巧,寓意深刻。 “上人年少易抛乡”,起句即点出僧人年少,容易流连山水,忘返故乡。上人的年岁尚轻,他自然喜欢在山林间徜徉,但诗人却担心这样的游历会让他忘记归途
徐神公墓 走出城外向东,暮霭覆盖着山门。 仙人的灵迹尚且值得追怀,空林中时时传来清响,年复一年,这把扫帚交给谁? 注释 出郭门东:走出城门向东方。出郭,指出了城。东宿霭披:日落时分,暮霭弥漫。宿霭,夕阳余晖。披,弥漫。 仙公灵迹尚堪追:仙人的遗踪还值得追寻。仙公,指传说中神仙般的人。追,寻找。 空林:空旷的树林。空,空旷、寂寞。 日日传清响:天天有美妙的乐音传来。传,传播,传来。 敝帚:破扫帚
【注释】 迟迟:慢慢地。脱木风:指初夏的凉风,也指秋天的寒风。易低:容易落去。寂寞:孤单冷清。残菊:凋零的菊花。篱西:篱笆西边。 【赏析】 这首诗写的送客归来,独自在篱笆西边理着凋零的菊花的情景。 首句“迟迟送客过前溪”,起得自然,有闲情逸致;二句“脱木风高日易低”,写景清新,境界阔大;三、四句“寂寞归来理残菊”,“野禽啼在竹篱西”;五、六句“归思方悠扬,孤光相照映”,“秋色正萧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