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人年少易抛乡,湖海茫茫道路长。
凭内州军莫游尽,雁飞不肯过衡阳。
【注释】
上人:指僧人。岳州,今湖南岳阳市。雁飞:大雁飞翔,比喻书信往来。衡阳:古地名。
【赏析】
此诗写僧徒游历名山大川时的情景。全诗四句一韵,结构整齐,对仗工稳,平仄谐调,音律铿锵。首两句写游山之乐,末两句写归思之苦。全诗构思精巧,寓意深刻。
“上人年少易抛乡”,起句即点出僧人年少,容易流连山水,忘返故乡。上人的年岁尚轻,他自然喜欢在山林间徜徉,但诗人却担心这样的游历会让他忘记归途,所以发出了“凭内州军莫游尽”的忠告。这里,“州军”代指家乡。“莫游尽”是嘱咐上人不要玩得太过头,以致忘记了回乡的时间。“湖海茫茫道路长”,这两句写出了游山的艰难险阻,也暗含了诗人自己对前途的忧虑和迷茫。“湖海茫茫”描绘了一幅广阔无垠、波涛汹涌的图景,象征着人生的旅途充满了未知和危险。“道路长”,则暗示着前方的路可能并不平坦,充满了曲折和艰难。这不仅仅是对游山过程的描述,更是对人生旅途的真实写照。
“凭内州军莫游尽,雁飞不肯过衡阳。”最后两句则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上人归期的关切和期待。这里,“雁飞”指的是大雁南飞,古人常以雁南飞比喻人的远行或离别。而“不肯过衡阳”中的“过”字用得十分传神,它不仅仅是指雁飞过衡阳这个地点,更是暗示了上人在旅途中可能会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阻碍。这里的“过衡阳”并非字面意义上的通过衡阳,而是隐喻了上人在归途中可能遇到的诸多难关,如风雨、盗贼等。因此,“雁飞不肯过衡阳”实际上也是在暗示上人不要过于沉迷于山水之间,要时刻保持警惕,以免误入歧途。
整首诗构思精巧,寓意深刻。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上人的关切和祝福,更揭示了人生的艰辛与不易。同时,它也启示我们,无论身处何地,都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地追求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