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元肇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具体诗句来理解。“见梅花”是全诗的起兴句,以咏史抒怀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短暂易逝的感慨。颔联写梅之瘦,人之心,借物抒情,托物言志。颈联承上启下,用典抒发了作者对于人生短暂的感慨。尾联则以景结情,含蓄蕴藉地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 【答案】 ①闲(闲暇、悠然)爱(喜爱)梅花(梅花),住在武林(指杭州)
【解析】 此诗为诗人探梅有感而作。首句“冰雪催诗瘦”,点明时令,是冬日。次句“几回山后又山前”写诗人的足迹和行程。第三句“枝头不见春消息”点出主题。尾联“空倚阑干忆去年”点明题旨。诗人以探梅自喻,以梅花的孤傲来比喻自己的品格。全诗语言清新淡雅,意境优美,给人以艺术美感。 【答案】 译文: 白雪皑皑使诗人消瘦入骨,多少次在山后山前徘徊,望尽枝头不见春天的消息。 赏析: 此诗为诗人探梅有感而作
注释 一定空山五百年,不须惆怅启颓砖。 路傍多少麒麟冢,转眼无人赠纸钱。 【赏析】 此诗以吊古伤今为题,抒发了诗人对往昔繁华已尽的感慨。前两句是写景,后两句是抒情。“一定”、“不须”四字极富哲理色彩,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认识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 1. 诗句释义: - 赤壁西边旧武昌:赤壁位于湖北省赤壁市西北,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古战场。此处提及“西”可能指的是从东向西的方向,即指长江边的赤壁地区。而“武昌”则是古代的行政单位,现在指武汉市。这里的“旧武昌”可能是指历史上曾经繁华的地方,如三国时期的孙权、刘备等曾在此建立过政权。 - 吴波蜀浪几兴亡:吴波指的是长江的水波,蜀浪则指长江中的波浪
【注释】 飞:柳絮随风飘散。毬:圆形球状的物体,此处借指柳絮。 自由:无拘无束,随意飘扬。 萍:浮萍,水生植物,浮在水面上。 烟波:雾气笼罩的水面。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柳絮随风飘散、自由自在地漂浮的景象。诗中运用比喻手法,将飘散的柳絮比作雪、球,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柳絮随风飘散的美丽景象。同时,诗人还表达了对柳絮自由的向往和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时,要结合诗歌的内容和重点词语进行分析。“所寓”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作者借芭蕉自喻,以“旧恨新愁海样深”、“关河鱼雁各飞沉”来表现内心的忧愁与苦闷,而芭蕉也似知人意,日日窗前吐寸心,则暗喻诗人内心郁积的愁怨。最后两句“所寓”,意为:我的所想所思。诗人借芭蕉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 【答案】 译文:我的心情如海上波涛,难以平息,因有旧恨新仇
【注释】 兰:香花。 绝无人处:没有人的地方。 有香飘:有香味飘荡。 树底岩根:指山崖下的岩石根部。 雪未消:雪还没有融化。 千古醒魂招不返:使千年沉睡的魂魄也招唤不来。 恨:恨,遗憾。这里指对春天到来的遗憾。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兰花为喻,赞颂了它的高洁品质和顽强生命力。 首句“绝无尘俗气”,说明兰花生长在无人的地方,远离尘嚣,没有世俗的污染,它那清雅的香气是那么纯正、幽深
【注释】 孤山:在杭州西湖中,因湖中有孤山而得名。 槎牙:树根盘曲错杂的样子。 陈迹:旧时遗留下来的痕迹。 两翁:指诗人自己和友人。 迁变:变化,变迁。 姓林:这里用“林”字暗指梅花的品种。 赏析: 此诗是作者对杭州西湖美景的赞叹。前两句写孤山的自然风光,后两句写孤山上的梅花,最后以“两翁”自比与梅花相映成趣。全诗意境清幽,格调高远,是一首咏物抒情诗
诗句释义 1 “雨洗云梳晓色迟”: - “雨洗”形容雨后天空的清新,像是用雨水清洗一样。 - “云梳”则比喻云朵如同梳理头发一般,整齐且有层次感。 - “晓色迟”表示早晨的景象被柔和的雨水洗刷过后,色彩变得更加柔和、朦胧。 2. “空江枫冷一虹垂”: - “空江”可能指的是宽阔而空旷的江面,没有船只,显得更加宁静。 - “枫冷”描绘了枫树由于天气凉爽而显得颜色较淡。 -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熟悉掌握诗歌的常见术语和鉴赏手法。此题要求考生赏析诗句“天地无情日夜流,树烟浓澹岸沉浮。浪花倏忽千堆雪,白似江南去客头”。 第一句中,“天地无情日夜流”是说大江之水奔腾不息昼夜不停,而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瞬息万变、无休止地循环往复的,这两句诗写出了江水流动不息的特点。第二句中,“树烟浓淡岸沉浮”,是说江边树上的树烟随风飘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