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元肇
与印学正 郢手由来善运斤,楚天空阔鹗书频。 注释 - 郢手:楚国的著名工匠郢人,他善于用斧头砍削木材,能以一双手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作品。 - 由来:从来,自古以来的意思。 - 善运斤:擅长使用斧头的技巧。 - 楚天:指楚国的天空,广阔无垠。 - 空阔:空旷而宽广。 - 鹗书:指古代一种用鸟形雕刻的文书,常用来比喻书法或文章。 - 频:频繁,经常。 这首诗通过描绘郢人的手艺和楚国天空的辽阔
【诗句释义】 1. 仙子飞升岁月闲:仙子指神仙,飞升指成仙而去。岁月闲指时间悠闲。 2. 游人犹向此跻攀:游人指游客。跻攀指登高攀援。 3. 五峰寺踞葱茏处:五峰寺指位于狼山上的寺庙。踞指的是坐落在。葱茏是指草木茂盛,多形容山势高耸、青翠。 4. 孤塔云撑杳霭间:孤塔指一座独立的塔。云撑指云雾环绕。杳霭指云雾弥漫。 5. 波渺渺边来汉水,望青青际是吴山:波渺渺边来汉水,指波涛浩渺
这首诗描绘了江阴史君的清简生活和其时艰念虑。以下是每句的逐行释义: - 第一句:“清简何曾五马荣”,表达了史君生活的简朴和不受世俗繁华影响。 - 第二句:“时艰念虑在生灵”,反映了史君在国家困难时刻,对民众的关心和忧虑。 - 第三句:“江如谢朓诗中静”,通过将江水比作谢朓的诗歌中的宁静景象,赞美了江阴的自然之美。 - 第四句:“山似岳阳楼上青”,以山比喻岳阳楼的青翠,进一步赞美了江阴的山水之胜
【注释】 寄江西益侍者:写给在江西任职的友人。益,地名,即今江西宜春县。侍者,指信使。 狼伍峰前:指山名狼牙山,位于今河北省易县西北。峰前,指狼牙山的东麓。御风:指骑驴登山。 十年消息莫相通:意思是说自从十年以前分手之后,你的消息音信全无。莫通,同“不通”。 何曾极:没有能够望尽。 水若知愁不向东:指江水知道人有愁思,便不再向西流去。向东,指向西流去。 芳草天迷云梦泽
【注释】 喝石岩:地名,在江西上高县。师:指慧远大师,南朝宋僧人,为弘扬净土宗而创立莲社。 弘法回天力:佛教认为,佛法能普度众生,使一切苦难归于尽绝。 精诚:诚心诚意。裂石:形容用极大的力量。 一径藓苔春寂寞,断崖文字雨淋漓:山间小路上长满了青苔,春日里显得十分清寂;悬崖上的石壁上刻有文字,雨后显得更加清晰。 登云处:登上云雾的地方。 万壑悲:群山中发出阵阵悲鸣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松江的所见所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自己的心境和对生活的感悟。 吴江(今苏州):位于江苏南部,靠近太湖。 不到松江又一年:指已经过了一年的时间。 且于佳处小留连:暂且在这里停留一会儿,享受美景。 千寻彩影虹垂地:形容彩虹横跨天际,如同千寻的彩云垂落到地面。 万顷清寒玉浸天:形容湖面如玉般清澈,与天空交融在一起。 塘路罕逢骑马客:指在湖边的路上很少遇到骑马的人。
诗句释义和赏析: 1. 树王 -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树,可能是一棵树的王者或首领。 2. 翠丝缜密赤心存 - 描述了树干上的青苔颜色和质地,暗示这棵树在生长过程中承受了长时间的风雨考验,生命力强大。 3. 肤腠凌风溜雨皴 - 树木的外皮因风吹雨打而变得粗糙,形象地展现了这棵树历经沧桑的坚韧。 4. 直节向时曾遇上 - 表达了这棵树即使在逆境中也保持正直的品格,与时代相呼应
《中秋》 满目依然明镜流,无家空折大刀头。 人间动是经年别,客里尤深此夜愁。 牢落关河还出塞,萧条江国更登楼。 不知何处风砧发,添得诗人两鬓秋。 注释: - 诗句一:“满目依然明镜流”描述了中秋之夜,月光如流水般清澈明亮,仿佛能照见人内心的平静与清明。 - 诗句二:“无家空折大刀头”表达了一种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好像在中秋节这样的团圆时刻,自己却如同失去了归宿一般。 - 诗句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风光,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竹杖芒鞋去问津”,描述了诗人手持竹杖、脚穿草鞋前往渡口的情景。这里的“竹杖”和“芒鞋”是古代旅行者常用的装备,象征着简朴和坚韧。而“去问津”则暗示着诗人对于未知的探索和对生活的执着追求。 “波生鸭绿草铺茵”,描绘了一片生机勃勃的田野景象。这里的“波生”形容水面上泛起涟漪,“鸭绿”则是指稻田的颜色
诗句释义 1 津头梅白柳青青:描述的是春天的景象,特别是水边或河边的景色,其中“津头”指的是河流或湖泊的入口处,常是送别和重逢的地方。梅花(白)和柳树(青)都是春天的典型植物,象征着生机与新生。 2. 却忆春时送别情:诗人回忆起去年春天分别的时刻,那时的心情和情景。这里的“却”表明了某种回忆或者思考的突然性,而“忆”则是对往事的回忆。 3. 纸上有怀难尽写,梦中相见不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