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行海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主题和情感的理解,以及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 “八月十三夜闻雁”中“八月”是节令,“月圆”“秋高”“人孤”是背景;“闻雁”即听到鸿雁的叫声,暗指作者思念亲人之情。 “年年风景暗相催”,暗含着诗人因思亲而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 “雁叶初红雁又来”,“雁叶初红”是指秋天到来的时候,大雁南飞,排成一字形或“人”字形向南飞去,这是大雁迁徙的习性,也是秋天到来的一个标志
【注释】: 撑空乱石带云霞,灵树曾开几劫花。 人:指游人。玲珑:形容景物清幽。 疏疏泉点滴袈裟, 滴:水滴落下来的声音。袈裟:袈裟是僧人的法衣,这里代指僧人。 赏析: 《赋古岩》是一首咏古之作,通过描绘古岩上的景色,赞美了古岩的悠久历史和古老风貌。下面是这首诗逐句的译文和赏析: 首联:“撑空乱石带云霞,灵树曾开几劫花。” 这句诗描绘了古岩上的景象:乱石撑天,仿佛在支撑着天空;云霞缭绕
《赠竹卿》是宋代诗人释行海的作品之一。本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赞美之情和对其高洁品质的赞赏。以下是对该诗词的逐句释义及分析: - 一击虚空成粉碎:这句诗描述了击打虚空时,虚空即刻被粉碎的情景,象征着竹子的坚韧与不屈。 - 渭川千亩亦徒劳:渭川地区种植了大量的竹子,但这种种植行为并没有带来实际的效果,反而显得徒劳无益。 - 不沾一点湘妃泪:湘妃泪指的是传说中的湘夫人所流下的泪水
注释: 送侄孙周上人归剡余亦入吴门 三十馀年不在家,齿摇发白眼昏花。 如今送子东归去,心逐征帆过白沙。 译文: 三十年来我不在家,头发已经变白眼睛昏花。 现在你回去东归,我的心跟随着你的船帆越过白沙。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给侄孙周上人的离别诗。诗人在开头就抒发了对侄孙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自己长时间不能回家的孤独和无奈。接着,诗人用“齿摇发白眼昏花”来形容自己的老态龙钟
【注释】 秋风吹客:秋风萧瑟,送别友人。客凄凉:指诗人的孤寂凄凉之情。君欲还乡:指友人即将回家乡。我忆乡:指诗人思念故乡之情。山好:指秦望山上景色优美。登秦望处:登上了秦望山。石桥:禹馀粮桥,是禹王治水后留下的遗迹。 【译文】 秋风扫过,使人感到凄凉;你将归去,我则怀念家乡。 那青山真是登上了秦望峰,禹馀粮桥偏巧捡到了余粮。 【赏析】 《送用上人》共有两首,本诗为其一。这首诗以送别友人为题
诗句解读与译文: 1. 紫芽红甲爆春枝,幽步寻芳款款移。 - 诗句描述春天的景象。"紫芽"指的是紫色的嫩芽,"红甲"可能是指红色的花朵或者花苞。"爆春枝"暗示着这些植物在春季迅速生长并绽放。"幽步"可能指的是漫步或悠闲的行走,"寻芳"则是指寻找春天的美。整体上,这句话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春日景象。 2. 蜂未出房寒尚在,梅花开遍不曾知。 - 这句诗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感受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诗句1:石里烟云护洞天,一条流水狭通船。 - “石里烟云护洞天”,描述的是山中云雾缭绕,仿佛是仙境一般,给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感觉。 - “一条流水狭通船”,则是指山间的小溪水流湍急,只能容下一只小船通过,给人一种险峻而刺激的印象。 - 整句诗通过描绘山水景色,营造出一种幽静而险峻的氛围。 诗句2:金华仙子如相见,应问人间是几年。 - “金华仙子如相见”
赋独山 一峰突兀上虚空,石怪藤幽树树风。 四面白云人不见,磬声如在有无中。 注释: 1. 一峰突兀:形容山峰高峻,突兀而立的样子。 2. 石怪藤幽:指的是山石奇特,藤萝茂密,给人一种幽深莫测的感觉。 3. 树树风:指树木随风摇曳,形成一种自然的景象。 4. 磬声如在有无中:磬声仿佛存在于有与无之间,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独山的壮丽景象,诗人通过对山峰、石怪
山窗即景 阴阴苔坎乱鸣蛙,光射林霏落月斜。 池面绿铺蕉叶影,露阶红遍凤儿花。 注释: 1. 山窗即景:指通过窗户所看到的山中景物。 2. 阴阴苔坎乱鸣蛙:阴阴的苔藓覆盖在台阶上(坎),蛙声四起,乱成一片。 3. 光射林霏落月斜:月光透过树梢照射下来,洒在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影子。 4. 池面绿铺蕉叶影:水面上浮着绿色的莲叶,倒映在水中的影子如同蕉叶一样。 5. 露阶红遍凤儿花
【注释】 苍髯:青黑色的头发。分种:指分栽。 忆:回忆、回想。郁翠阴:浓密的树叶遮蔽了阳光形成一片浓荫。 自是君王:因为自己不是做官的人,所以避雨没有一点官架子,即“不拘礼数”。 无:没有。 赏析:诗人在松树旁题诗一首,表达了对松树不畏风雨、不求名利的高洁品格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