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行海
注释:在七里滩头的渡口,询问过河的渡船。山崖陡峭岩石嶙峋,江边的渔人石上的苔藓和春天的野花。自从你和刘文叔分手之后,直到现在我很少遇到朋友。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送别友人去金华讲院时所作。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全诗以“问津”为引子,从对友人的思念出发,抒发了久别的感慨
【注释】 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即1076年。二日:初九日。喜晴:高兴看到晴朗天气。其二:第一首之第二。 【赏析】 《春游湖》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简练的笔法勾勒出西湖早春明媚秀丽的自然风光,极富情趣,令人回味无穷,堪称千古佳作。这首诗写于作者任杭州通判期间。诗人利用一个春天的清晨,到西湖边漫步游览,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兴之所至,即兴写下此诗。诗中描绘了一幅早春西湖图
【注释】 丙辰: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春。二月二日:农历二月初二,古代以“龙抬头”为吉日,民间有迎春祈年的习俗。喜晴:指天气晴朗。其三:这是组诗的第三首。 【译文】 残梅一片飘过晴朗的檐角,忽然感受到春风吹了三十三回。旧雁自归江北去,只有莺花恋着江南。 赏析: 此诗作于政和七年二月二日(1117年),此时诗人正在汴京任太学博士。在春天里,诗人看到残梅过晴檐,顿觉春暖花开。然而
春风荡桨落花时,译文为:春天的暖风轻轻拍打着船桨,随着花儿一同飘落在江中。江鼓鼕鼕舞柘枝,译文为:江面鼓声咚咚,柘树上翩翩起舞的春之旋律。雨洗樱红蚕豆绿,译文为:雨水洗净了樱树的红色花朵和蚕豆的绿色叶子。金衣公子可怜谁,译文为:那些身着华丽服饰的贵族子弟,令人感到惋惜。 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万物复苏,生机盎然。诗人以“春风荡桨”开篇,描绘出一幅春风吹动船桨,花瓣随风飘落的生动画面
【注释】: 送春谣:在春天里送别春天的诗。 今日:即今日,今天。 莺莺燕燕:指黄莺、燕子等春燕。 愁:忧伤。 春风忽白少年头:突然吹来的春风像吹白了少年的头发。 胡笳拍:胡(北方民族)笳(一种乐器)。拍,拍子。 数片娇红:数片鲜艳的红花随水流而走。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送别的诗,诗人以莺燕为伴,用“今日”一词点明时间,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之情。接下来写到春天的到来,却让年少的人感到忧愁
【注释】 篱门:篱笆门。 沙岸:沙滩。 新壁:新近垒砌或粉刷的墙壁。 换芦条:用芦花代替墙皮。 半池烟荇浮黄萼,一半池塘的水生植物浮上水面,像黄色花朵一样漂浮在水上面; 一架寒藤挂绿瓢,一树枝干上挂着绿叶的藤蔓,形似绿色的葫芦。 【赏析】 这首七绝描绘了诗人在秋季的景色,诗中以鸥鸟、篱门、沙岸、新壁、烟荇、绿瓢等意象勾勒出一幅清新宁静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宁静的田园之中
【注释】 湖上感春:即《湖上》,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二月好笙歌,游女游郎半插花:意思是说在春天的西湖边,歌舞升平,游女的头巾都插着鲜花。 忽对春风怀故国,不知新燕入谁家:意思是说忽然看见吹拂过来的春风,心中怀念着自己久别的故乡;不知道新来的燕子,飞入了哪家人家。 【赏析】 《湖上》是一首五言律诗,写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当时作者任杭州刺史。此诗首句点题,“笙歌”是西湖游人欢聚之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后者。考生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垂杨”,“贱”,注意“贱”字不要写成“谦”。 【答案】 译文:杨柳在马头下低垂,柳丝如烟。洛阳城里阳光灿烂,游人如织。他拿着黄金买笑,却不知道流水无情地匆匆而去
诗句:又逢春色在君家,碧草笼烟带浅沙。 译文:春天的气息再次出现在你家中,碧绿的草如同云雾一样笼罩着烟雾,带着浅浅的沙滩。燕子不再留恋,想要离去,只有小窗前的海棠花显得格外寂寞。 注释:这首诗是释行海的作品,描述了春天的气息再次出现在诗人家中的情景。诗中的“又逢春色”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欣赏。“碧草笼烟带浅沙”描绘了春日里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活力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掌握及语言表达的运用。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解答此类题目,要通过逐句解析,把握诗歌内容和情感。 本题要求学生对下面这首诗逐句解读并赏析。首先要读懂全诗,然后抓住诗眼分析即可。“荷盖高低绿影凉,露珠忽自泻秋光”意思是荷叶高低错落,绿叶在微风中摇荡,水珠从叶尖滑落,晶莹闪亮,洒下一片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