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慧空
注释: 饭在千门万户,僧离古寺名山。 七佛已前仪式,一时顿觉追还。 饭:吃饭 七佛:佛教中指阿閦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和弥勒佛,共七位佛祖 顿觉追还:突然领悟到什么,仿佛回到了过去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贯休的作品。它描绘了一位化士(道士)离开古寺名山,回到千家万户,吃饭的情景。诗中的“七佛”指的是佛教中七位佛陀,象征着无尽的智慧和慈悲
注释: 1. 达幻:指悟透世间万物的虚幻。 2. 应物:顺应事物的变化。 3. 忘心:忘却杂念。 4. 循门:遵循一定的规律或原则。 5. 在昔:过去。 6. 尝用:曾经使用过。 7. 而今:现在。 8. 持以赠君:把这句话送给你。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朋友的一种劝诫,意思是说只有真正悟透世间万物的虚幻,才能顺应事物的变化,而忘记杂念,遵循一定的规律或原则,这样才能更好地生活和工作。同时
注释:我是因为长期在江西做官,所以忘记了世间的艰辛。 从千里之外辞别闽岭,到疏山已有四年三次。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友人张化士的一封赠别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他的思念之情。诗中“直为江西老宿,便忘世路间关”两句,既写出诗人因长期在江西作官而忘记世事艰难,也表现出他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美德。后两句则是写自己与朋友分别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切怀念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
注释:你从钵里得到的佛法,是历代诸佛传授的,现在它落在你的身上。你要竭尽全力、尽心诚意去持守它,并且把它带入门内,去寻访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赏析:这首诗是劝勉化士要广行方便,广结善缘。诗中强调了佛法的传承和弘扬,以及修行人应尽的责任和使命。同时,也表达了对修行人慈悲为怀、助人为乐的精神风貌的赞美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第一句:“造桥道者并诸化土写求” 这一句的意思是说那些修建桥梁的人和所有被教化的人,他们都在寻求某种东西。这里的“造桥道者”指的是那些致力于建造桥梁、铺路等基础设施的人,而“诸化土”则可能是指所有的人们,特别是那些被教化的人们。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建设与教化工作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这些工作背后的深层目的。 第二句:“并诸化土写求” 这句重复强调了前一句的意思
注释: 一、这是一首偈诗,意思是说: 二、普送:普遍赠送,普遍给予。 三、诸人:众人。 四、同乘:一起乘坐。 五、持遍:拿着到处。 六、万户千门:形容人多,户户有,家家有,到处都是。 七、当阳:正当其时。 八、无则:没有。 九、避:躲避。 十、收:收入。 十一、丹山:神话中的一座山名,在今陕西商县东,传说是仙人居处。 十二、巴鼻:古代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也作“蓬莱”。 赏析:
注释: 门外斜风吹着细细的雨丝,窗内放着蒲团和禅版。 如果没有高人猛利的功夫,怎么能容老者安闲自在? 译文: 窗外斜风细雨,窗内放有禅版和蒲团。 如果没有高僧的锐利功夫,怎能让老者保持悠闲
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 1. "至道之宗,备在尔躬。" 注释:至高无上的道的精髓,都掌握在你自己身上。 2. "求之则远,守之不通。" 注释:追求它你会越追越远,固守它你会感到闭塞不通。 3. "不求不守,奇哉灵叟。" 注释:既不追求也不固守,真是个奇妙的灵性之人。 4. "极离极微,应心应手。" 注释:超越了极点,接近到了极致,能够随心所欲地应对一切。 5. "触目晴岚,到处成庵。"
注释: 诸佛在光明之中,众生在光中也在诸佛之中。 如果众生的生与灭、明与暗、成与毁等一切现象都能如佛陀般平等看待,就会看到重重的生死困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非常深奥的佛教偈语,其含义深邃,难以用简单的语言来解读。但是通过对其关键字的理解,我们可以尝试解读出它的深层含义。 “诸佛光中众生”这句诗意味着众生都在佛的光明之中。在这里,佛的光明是一种象征,代表着智慧和慈悲。众生则代表了世间的一切存在
注释: 修廊下,指皇宫的廊子下。夜沈沈,夜深沉沉。古殿中,古老的宫殿中。香冉冉,香气缓缓升起。要参过去,要参拜过去的佛祖。灯明,灯火通明。只在如今一点,只点着一盏灯。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描绘了一幅古代皇宫夜晚的场景。整首诗通过描述古殿中的香烟缭绕、灯光明亮以及人们参拜佛像的情景,展现了古代宫廷生活的繁华和宁静。 “脩廊下夜沈沈,古殿中香冉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