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慧空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送油头二》中的诗句,并解释其含义: 1. 明星时时出现,众生日日成道。 - 明星:通常指代佛教中的象征物——佛像。 - 时时出现:表示佛像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强调其无处不在和频繁出现。 - 众生:指世间所有的生命或修行者。 - 成道:即修行成功,达到觉悟或成佛。 - 整句诗表达了佛像(或代表佛法的形象)时刻伴随着众生(或修行者),并促使他们不断修行以实现觉悟。 2.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送茶头并化士其八》,全诗如下: 披秀三句二偈,与宠为茶佛事。 法味法乐法财,资神资生资惠。 使于施受之间,而无虚得虚弃。 我亦未证其中,乃就其中出气。 截却娇梵舌根,捩转衲僧巴鼻。 来者满与一瓯,看伊东倒西醉。 既醉各各起来,门外晓山横翠。 注释如下: - 披秀:指袈裟。 - 三句二偈:指佛教中的经文。 - 与宠为茶佛事:指与僧人一起进行佛教茶事活动。 - 法味
诗句解释: 1. 天台五百尊者,受尽秀峰供养:这两句诗描述了天台山的五位高僧,他们受到秀峰的供养。天台山位于浙江省的中部,是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 2. 更引秀峰禅和,费他草鞋拄杖:这两句诗表达了这些僧侣不仅接受了秀峰的供养,而且还花费了时间和金钱来购买用于行走的工具,如草鞋和拐杖。 3. 初说石梁横空,次夸圣灯明亮:这两句诗描绘了天台山的美景,特别是石梁桥和圣灯。石梁桥横跨在两座山峰之间
【注释】偈:佛教中的颂文或诗。雪岭:指佛教传说中的山名,又名雪山、雪山寺等。这里泛指高山。打就:制作。无底铁船:比喻佛法无边,可以普渡一切众生。情与无情:指有情众生和无情物。 【赏析】此诗为《雪岭集·偈十三首》之一。诗人以“打就无底铁船”比喻佛法无边,可以普渡一切众生,“使人真觉海中”,即使人真正觉悟到自己如海一般广大无边。“运载情与无情”,即指佛法能够普度众生,使他们得到解脱
偈十三首 其四 月亮初生时只有一个月,上下四方没有能与之匹敌的。 月亮长出第二个月,须弥山就要被拽到虚空中去。 月亮长出第三个月,光明正为南方尽南
【注释】: 1. 天台五百尊者:指佛教传说中,天台山有五百位得道的高僧。 2. 吃尽秀峰酸豏:比喻这些高僧对茶的品味极高。 3. 更引秀峰禅和:指那些在桥头卖茶的和尚。 4. 初开盏里茶花:指茶水刚刚冲泡开来时像一朵茶花。 5. 次散空中灯焰:指茶水慢慢冲泡开来后,茶香四溢,如空中飘舞着一盏盏灯焰。 6. 分明不是好心:意思是说这些和尚卖的茶并不好,故意用茶花、灯焰等吸引游客,让人误认为茶是好茶
注释:达士相逢即可相见,衲僧看似有其实无。上门上户讨要东西,却如山岳般堆叠堆积。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达士与衲僧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禅宗修行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在禅宗中,达士是修行者的最高境界,他们能够直接领悟真理,无需言语交流。而衲僧则是一种象征性的存在,他们的言行举止看似随意,实则蕴含着深厚的修行内涵。 诗中“达士相逢即出,衲僧似有如无”这一联,形象地描绘了两种修行者的特点。达士相逢即可相见
注释与赏析: - 有问西来祖意,但与衲僧巴鼻。 - 有问西来祖意:表示对禅宗的理解和接受。 - 但与衲僧巴鼻:只是与和尚交流思想,学习禅宗的修行方法。 - 香林坐久成劳,东山睡多损气。 - 香林坐久成劳:长时间坐禅可能会造成身体疲劳。 - 东山睡多损气:过度睡觉可能会损害身心健康。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学习和实践禅宗过程中的体验和思考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赏析。 本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送别普化,劝其出家。 首句“迫促空生说偈”,意思是迫不得已才说出佛理。“偈”,即佛教用语。“说偈”,即宣讲佛理。 第二句“顿送普化上街”,意思是立即送普化出家。“上街”,即出家。 第三句“三日两日要供”,意思是三天、两天就需供食。“供”,即供养,指供斋饭。 第四句“十日五日要斋”,意思是十天、五天就要斋戒。“斋”,亦作“禅”,指素食。
【注释】 照:指用镜子。时远近俱到,用时毫发无遗:指照镜时远近的景物都清晰地映在镜里,使用时毫发不差。 直得:才得。二途:两种方法或两条道路。不涉:没有涉及。同时:即同时使用。 趯倒:跌倒。赵州略彴:指赵州桥。唐张嘉佑撰《寄大颠禅师》诗:“赵州溪上石,倒骑狮子回头。”赵州桥为赵县永年桥,建于隋开皇年间,因寺而得名,又名安济桥。略彴,指赵州桥。 马师簸箕:指马祖道一(675—758),俗姓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