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时远近俱到,用时毫发无遗。
直得二途不涉,方能照用同时。
趯倒赵州略彴,拈起马师簸箕。
任待通身是眼,当阳未免胶𥻿。
【注释】
照:指用镜子。时远近俱到,用时毫发无遗:指照镜时远近的景物都清晰地映在镜里,使用时毫发不差。
直得:才得。二途:两种方法或两条道路。不涉:没有涉及。同时:即同时使用。
趯倒:跌倒。赵州略彴:指赵州桥。唐张嘉佑撰《寄大颠禅师》诗:“赵州溪上石,倒骑狮子回头。”赵州桥为赵县永年桥,建于隋开皇年间,因寺而得名,又名安济桥。略彴,指赵州桥。
马师簸箕:指马祖道一(675—758),俗姓马,法名道一,湖南长沙人,后出家,是禅宗南岳系五世祖。据传,他曾经用簸箕作禅杖,故后人称“马祖”。
任待通身是眼:只要眼睛能够看穿一切。当阳未免胶𥻿:指眼睛不能分辨清楚,不免被假象蒙蔽而失去真识。
【赏析】:
全诗四十二句,分为八组,每组七个字,押韵平仄相间,读来朗朗上口。第一组“照时远近俱到,用时毫发无遗”二句,说明镜的功能。第二组“直得二途不涉,方能照用同时”两句,指出用此镜要心无杂念和目的,否则就不能达到“照用同时”的目的。第三至第五组分别以赵州桥、马祖道一为喻,指出要运用智慧,才能洞悉世间万物,不被表象所迷惑。第六组以水牛比喻自己与众生,第七组则以水牛的耳朵比喻自己的听觉功能。最后两句则是总结全文的主旨。整首偈语,既形象生动又富有哲理意味,是一首优秀的佛教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