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慧空
【注释】 德山:德山和尚,唐代著名禅师。临济(Lingji):临济义玄禅师,为禅宗临济宗初祖。棒:禅宗用语,指棒喝法。尺刃:比喻极小的打击。阙:过失,过错。丛林:佛家语,指寺院和僧侣。上机:指悟道或修得正果的人。大屈:非常委屈。 【赏析】 本诗是颂古七首中的最后一首,赞扬了临济义玄大师的“临济喝”。 前两句赞颂德山、临济二师对弟子的严格管教,指出他们虽然施以棒喝等严厉手段
【注释】: 引鼻拽回野鸭,元来却是家鸡。 不管晦明风雨,才到五更便啼。 【赏析】: 此诗以野鸡比人,讽刺那些不劳而获、贪图享乐的人。诗中描写了一只野鸡被拽回家后,不管天气如何变化,总是在天亮前就叫,以此比喻那些贪恋富贵荣华、不知节俭的人。全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表达了作者对那些不劳而获、贪图享乐者的强烈谴责
身披粗布伽梨,手把大木槵子。 注释:身着粗布制成的伽梨,手中拿着大木头槵子。 天寒坐火炉头,动是说蛇说虎。 注释:天气寒冷时坐在火炉旁,总是谈论着蛇、虎的故事。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人在寒冷的冬天里,坐在火炉边讲述着关于蛇和虎的故事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勾勒出老人的形象和他与火炉、蛇、虎之间的情感联系。同时,诗中的“说蛇说虎”也暗示了老人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注释】颂古:题咏古代的事物。其十三:指《桃源行》的第十三章。 人人尽有生缘,落花流出桃源。 人人都有生命的原因,落下的花瓣像流水从桃源流出。 过后再寻无处,满蓑烟雨渔村。 再去寻找就找不到了,满眼是披着蓑衣冒着雨雾的渔村。赏析:此诗以桃花源为题,写桃花源中人不知世事,过着自给自足、与世无争的生活。诗人通过描写桃花源中的人们,表现了一种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理想
【注释】 偈:佛曲,佛教经文的韵语,后泛指佛门中的颂赞。 寒山:传说中的一位高僧,姓叶名寒山。 拾得:传说中一个隐士,姓赵名拾得。 丰干:又称丰干子,是唐初著名的禅师,俗姓孙,杭州人,为五祖弘忍的弟子。 羌(qiāng)调:指《般若心经》的调子。 啰啰哩:形容说话声音很大。 哩哩啰:形容说话声音很小。 秋林:指秋天的树林,这里用来比喻禅院。 译文: 寒山在舞弄袈裟,拾得在大笑;
在宋代释智愚的《偈十三首 其十》中,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一种等待的景象。诗的原文如下: 一沤未起,古帆未挂。 风信不来,无人举棹。 接下来将分步解释这首诗: 1. 诗句解析: - “一沤未起”:这表示水面上的泡沫还没有升起,通常用来比喻事物尚未开始或刚开始。 - “古帆未挂”:古代船只没有挂起帆来,可能指船还未启航或者暂时停止航行。 - “风信不来”:风向信息不明确,意味着天气变化无常
【诗句解释】 1. 偈:佛教用语,是梵文音译的简称。偈诗,就是用偈的形式写成的诗歌。 2. 雪峰禅:指的是禅宗的一种宗风,以雪峰禅师为代表。 3. 无星子:指的是禅宗中没有固定的师承和法脉,强调的是个人修行和悟性。 4. 升堂打鼓:比喻禅宗中修行人对佛法的理解浅薄,只是表面上的模仿和实践,没有真正的理解和领悟。 5. 祖师心印:指的是禅宗中祖师们传授下来的心法和教义,是禅宗修行的核心。 6.
【注释】 ①师:老师,此指马师。②亮师:亮师眼,喻指老师。③一入西山更不返:一旦进入深山就不回来了。④二十二藤条:即“二十来藤”,意谓二十来岁。⑤这担板:指挑柴草的担子。 【赏析】 《颂古》组诗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以赞美画家画技之高超为题材,表达了对艺术的热爱和向往,也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感慨。全诗四句,每句七字,押韵严谨,音节和谐;语言通俗,意境开阔,富有生活气息。
注释: 颂古 其四 说似一物则不中,个是南岳让和尚。 东山早曾与么来,带累同行俱吃棒。 译文: 说似一物则不中,个是南岳让和尚。 东山早曾与么来,带累同行俱吃棒。 赏析: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陈师道的《赠无咎诗十首》,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以问答的形式展开,表达了作者对朋友无咎的赞美和鼓励之情。 “说似一物则不中,个是南岳让和尚。”这两句诗通过比喻的方式表达了对朋友无咎的赞赏之情
这首诗出自《偈十三首》,是一首佛教诗,主要讲述了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的困惑和警示。下面是逐句释义: 1. “啐啄之机,暂时话计”:这是对人生的一种哲学思考,意思是说,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就像是生活中的“啐啄”,我们需要用智慧和策略去解决这些问题。但我们也要注意,我们不能因此而迷失自我,不能为了解决问题而牺牲了我们的原则和道德。 2. “清虚之理,不可依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