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舞,拾得笑,丰干一曲无羌调。
啰啰哩,哩哩啰,近是秋林落叶多。

【注释】

偈:佛曲,佛教经文的韵语,后泛指佛门中的颂赞。

寒山:传说中的一位高僧,姓叶名寒山。

拾得:传说中一个隐士,姓赵名拾得。

丰干:又称丰干子,是唐初著名的禅师,俗姓孙,杭州人,为五祖弘忍的弟子。

羌(qiāng)调:指《般若心经》的调子。

啰啰哩:形容说话声音很大。

哩哩啰:形容说话声音很小。

秋林:指秋天的树林,这里用来比喻禅院。

译文:

寒山在舞弄袈裟,拾得在大笑;

丰干的禅歌没有羌笛的声调。

啊!这声音大得像在大声喧哗,

这声音小得像在窃窃私语,

这是在说秋天的树林落叶多。

赏析:

此诗描写的是一幅热闹非凡而又十分宁静的秋日山林图。诗人以寒山、拾得和丰干三人为主要人物,通过他们的对话来表现深山古林中禅寺的清幽与禅者生活的闲适。

前两句写丰干弹琴,寒山起舞,拾得大笑;第三句写丰干唱偈,四众默然倾听。“琵琶拨弦三五弄”本是佛家说法时的常用手法,但在这里,却用“琵琶”二字形象地描绘出丰干弹琴时的情景。“琵琶”一词,不仅使人联想到古代弹奏乐器的人,而且还使人联想到琵琶这种乐器。“琵琶”二字,既是对琵琶这种乐器的代称,又是对弹琵琶者的代称。琵琶本是一种乐器,但它又常常被人们赋予一种艺术境界,因此,琵琶在这里既可以当作琵琶来理解。“琵琶拨弦三五弄”,既点出了琵琶这一乐器,又写出了弹琵琶者的动作,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丰干那专注的神情。“三五弄”三字也值得玩味。它既表明弹琵琶的时间很短促,也暗示着弹琵琶的节奏很明快。

“寒山舞”、“拾得笑”二句是说寒山在跳舞,拾得在大笑;“无羌调”三字则指出了琵琶所奏的音乐是无羌调。无羌调即“般若波罗蜜多”之调,是《般若心经》的音调。这里的“无羌调”三字,一方面说明琵琶所奏的音乐是《般若心经》,是禅宗所倡导的一种音乐。另一方面又说明这首乐曲的曲调和《般若心经》的调子一样,节奏紧凑,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具有很大的感染力。

下面两句是说“啰啰哩,哩哩啰”的声音很大,好像喧闹得很凶;“近是秋林落叶多”的声音很小,好像非常寂静。从表面上看似乎是说声音大,实际上却是说声音小。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前四句是说声音大,后四句则是说声音小。前四句是说声音大到了极点,后四句则是说声音小到了极点。这种前后的对照,使全诗显得更加鲜明生动,更有层次变化,更能突出主题。

这首诗的语言朴实自然,明白如话,但却很有韵味,很有情致,很有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