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普宁
【注释】 一实:一粒种子。春:春天。收来:指从种子长出植物,结出果实。粒粒都是家珍:一粒粒都像珍贵的宝物。圆转:圆形的转动。委:放弃,放下。唯一身分百亿身:唯一身份(种子)却包含着(无数)百亿(即亿万)个(不同的)形体。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雪窦寺与老僧和雪窦作对句酬答之后,又以次韵酬和之作。诗中赞美种子的神奇,表达了对佛法的虔诚信仰。“一实包含万点春”,诗人将一粒种子比作“春天”
注释: 竹溪:指竹溪水,也指竹溪县,在今湖北省竹山县。 空服高心耐岁寒,滔滔声价没遮拦:意思是说,竹子的空心部分,能耐住冬天的寒冷,它的声音,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掩盖。 自从南北分枝派,搅动江西十八滩:意思是说,自从竹子南北分开生长之后,它的枝叶就开始泛滥了,以至于搅动了江西的河流、湖泊。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竹子的特性。竹子空心,能耐住冬天的寒冷;竹子声音大,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掩盖
注释: 1. 二十一年曾苦辛,寻经讨论枉精神。 2. 蓦然摸著娘生鼻,翻笑胡僧弄吻唇。 译文: 二十一年曾历经艰难困苦,寻经论道枉费心力。 突然摸到母亲的鼻子,忍不住笑了出来,原来那个胡僧竟敢玩弄我的嘴唇。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寺庙里悟道后,赠给一位助道的和尚的五首颂诗中的第三首。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佛教修行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以及对佛法的虔诚信仰。 首句“二十一年曾苦辛,寻经讨论枉精神
注释:铁壁刚然隔断太虚空,缝罅浑无拶不通。 顽钝的碓夫看不透这层铁壁,需要借助人的力量才能打破它。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铁壁”的诗。诗人用“刚然隔断太虚空”来形容铁壁的坚硬,用“缝罅浑无拶不通”来形容铁壁的严密。接着,诗人用“顽钝碓夫觑不破”来形容铁壁的难以打破,用“倩人书处转乖宗”来形容只有借助外力才能打破它。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坚贞不屈、坚定不移的精神的赞美
注释:悟道之后,明白了道理,生活起居也变得从容不迫。 起居动静曾无别,始信拈花第二机。 译文:起居饮食都从容自如,才相信那“拈花微笑”的第二层含义。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他通过对禅理的领悟,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诗中的“起居饮食”,指日常生活的行为举止和态度,而“起居动静曾无别”,则表明了在日常生活中,他也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最后两句,“始信拈花第二机”
【解析】 本诗首句,“初到”,指来到寺院。“老僧”,僧人,此处为泛称。“与三拳”:即“与和尚打三拳”。 第二句,“埋恨”,怨恨在心里积聚。 第三句,“冤”,仇怨。“忽消”,忽然消失。 第四句,“开正眼”:指开悟了。“方知”,才懂得。 尾联,“吾不妄宣传”,我不随便宣传,是作者的自谦之词,也表明他并非随意宣扬佛教教义。 【答案】 最明寺殿悟道后赠之助道颂五首其一 老僧初到与三拳,埋恨胸中结此冤。
栽培得地,节操苍然。 死而复活,身后身前。 楖𣗖横肩阿剌剌,再来不直半分钱。
个样面嘴,阿谁敢拟。 威凛凛生,气愤愤地。 临济德山,望风敬畏。 和苏噜之。
要赞而无德可赞,要骂而无过可骂。 赞与骂不及处,大地而不能载。
这川䖃苴,全不仁者。 握起老拳,佛祖也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