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普宁
``` 偈颂四十一首 其三 释迦不出世,四十九年说。 祖师不西来,少林有妙诀。 注释: 1. 释迦:佛陀的称号,指的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2. 不出世:指佛陀在成道后选择不离开世间,继续指导众生。 3. 四十九年说:指佛陀在成道后,用了四十九年的时间教导众生。 4. 祖师:对佛门中高僧大德的尊称。 5. 不西来:指佛陀没有像一般的圣人那样离开世界去寻求真理。 6. 少林:少林寺的简称
【注释】 ①偈:佛教用语,梵语的音译,指佛经中的颂文,是诵念时的伴读。后泛称佛教徒念诵时使用的韵文。偈,又称“颂”,为佛教经文的唱诵文本,以四句为一偈,称为“四言诗”。②团:圆。③菱角(línjiǎo):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果皮可以做中药,有清热解毒的作用。④毛毬(huīqí):柳絮,柳树的种子和花蕾。⑤蝶:蝴蝶。⑥蛱(jiá)蝶:即斑蝶。⑦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荷叶、菱角、柳絮、梨花四种景物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它通过描述一个僧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亮知客 (僧人自称) 主中宾句验来端,四海禅流总被瞒。 铁磨机轮难比拟,逢人即出舌翻澜。 注释:1. "主中宾":指僧人在寺庙中的地位,既是主持也是客人。2. "句验来端":指通过修行,领悟到了佛教的真谛。3. "四海禅流总被瞒":指佛法无边无际,无论身处何方
偈颂四十一首 其一野干皮,指野马。野马性狂躁,故披其皮作狮子吼。 注释:野干,一种动物,其皮可以制成皮革制品,如马甲等。 译文:野干皮,指的是野马的皮毛。野马性格狂躁,所以用它来比喻狮子。 其二 指东为西,将无作有。惊起法身藏北斗。 注释:指东为西,将无作有,形容事物的颠倒错乱。惊起法身藏北斗,形容佛法深奥,难以捉摸。 译文:把东说成是西,把无说成是有,形容事物的颠倒错乱。佛法深奥,难以捉摸
【释义】:迷与悟是两种不同的途径,圣贤和凡人是两条不同的道路。 总的说,我与你们共同开辟了这条大道,普请诸位在此时此刻证入大道。 【注释】:偈颂:佛教语,即“佛歌”,唱诵佛经的一种方式。四十一首:指《四十二章经》。其中共有四十二章,共四十首偈语。偈:梵文的音译,即“偈”。一、二句:迷悟两门,迷为迷惑,悟为觉悟。圣凡二路,圣人为上等,凡人为下等。二、三句:总与诸人开辟了也,总的说
【注释】 偈颂:佛教中指佛经中的颂词或偈语。 千差万别:形容事物差别很大。 烜赫:光焰盛大,显赫。 须弥灯王:即释迦牟尼。 望空斫额:意谓望着天空砍自己的额头,表示对佛法的虔诚。 【赏析】 这首诗以“偈颂”的形式赞美了佛法的伟大和威严。诗中写道:“坐断千差,当阳烜赫。任是须弥灯王,也须望空斫额。”意思是说,佛法的力量能够消除一切烦恼与障碍,使众生得到解脱。而那些自以为聪明绝顶、神通广大的人
【注释】 壬戌:指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朝:拜见。虚空:佛教语,谓真空。拳、踢:佛家用语,表示以拳头打人、以脚踢人的暴力行为。不相饶:不放过。疑团:指佛教所说的“我是谁”的问题。释迦牟尼曾提出这个问题,许多修行者都为它而苦恼,所以称“疑团”。大地:指宇宙万物。黄金:比喻佛法的广大无边和不可摧毁。也合消:也应该消除。 【赏析】 此诗是赠与僧徒的颂词。诗人在壬戌年的十月十六日,去拜访了最明寺
【注释】 “金波”:指月光,这里用来形容海水。金碧辉煌的月色洒在海面上,犹如银盆中涌出的金色波光。 “珊瑚枝”:形容月色如水般清澈。 “透”:透过、映入。 【译文】 海上明亮的月光,像银盆中涌出的金色波光,把大海照得一片明亮。海中的黑白两色,在皎洁的月光下依然清晰可见,没有任何痕迹。不要以为清澄的月光没有透入的途径,你看那珊瑚枝上,月影斑斑点点的,团团圆圆,十分美丽。 赏析:
【注释】 最明寺殿悟道后赠之助道颂五首其四: 治国治民俱外事,存心存念在工夫; 心思路绝略观看,佛也无兮法也无。 【赏析】 这是一首赠友之作,作者以禅宗的“不立文字”思想来勉励友人,意谓治国治民之事,皆为外务;存心想道,才是真正工夫。 诗的前两句说,治理国家、治理百姓是外务,存心于修行、念佛才是内功。治国治民都是外在的事情,而修行和念佛才是内在功夫。这里强调的是一种内外兼修的思想
【注释】 一实:一粒种子。春:春天。收来:指从种子长出植物,结出果实。粒粒都是家珍:一粒粒都像珍贵的宝物。圆转:圆形的转动。委:放弃,放下。唯一身分百亿身:唯一身份(种子)却包含着(无数)百亿(即亿万)个(不同的)形体。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雪窦寺与老僧和雪窦作对句酬答之后,又以次韵酬和之作。诗中赞美种子的神奇,表达了对佛法的虔诚信仰。“一实包含万点春”,诗人将一粒种子比作“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