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普宁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诸方安居结制,灵岩结制安居:在各地设立安居之所,专门进行佛教修行。 2. 虽是一般规矩,于中大有差殊:虽然遵循的是一般的修行规则,但其中却有极大的差别。 3. 赵州东壁挂葫芦:在赵州的东壁墙上挂着葫芦。 译文 诸方安居结制,灵岩结制安居。虽是一般规矩,于中大有差殊。在各地设立安居之所,专门进行佛教修行。虽然遵循的是一般的修行规则,但其中却有极大的差别
【译文】 心境随万境流转,流转之处能发现幽深。随流而转认识本性,无喜无忧也无烦恼。 山中的和尚官差不受约束,只得任随流水顺其自然。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诗人在诗中描述了自己的心态和行为,通过与自然的互动,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这种心态对于现代人来说,也是一种值得借鉴的生活态度
诗句解析: - 第一句:“一夏九十日,不觉已过半。” - 注释: “一夏”表示整个夏季,“九十日”即整月时间。这两句表达的是时间飞逝的感觉,让人难以察觉。 - 第二句:“管带牯牛儿,切忌随物转。” - 注释: “管带”是古代对官衔的称呼,通常用于管理。“牯牛儿”指的是公牛。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对待公牛时要谨慎,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行动,要控制它。 - 第三句:“紧把鼻头索,莫放令宽缓。” -
顽处非常放软顽,偏能陆地要撑船。 蓦然撑向龙门去,踪迹不知往那边。 几多望断空惆怅,亦复嗟叹泪潸然,安得鸾胶续断弦。 注释 1. 顽处:指坚硬、固执之处。 2. 非常放软顽:形容某种顽固或固执的态度或行为。 3. 偏能:特别擅长。 4. 陆地要撑船:比喻在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努力前行。 5. 蓦然:突然,忽然。 6. 撑向龙门去:比喻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7. 踪迹:行迹,踪迹。 8. 空惆怅
这首诗的译文是: 目前无法,意在目前。 东西十万,南北八千。 达磨不来东土,二祖不往西天。 点检将来,只见一边。 关键词注释: - 偈颂:佛教用语,指佛经中的偶语或偈文。这里指诗篇。 - 其七:这是第7首偈颂。 - 目前无法:当前不能做到。 - 意在目前:意图和目标在于当下。 - 东西十万:指的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每个方向都有十万里(古时一里约合五公里)。 - 南北八千:指的是南北两个方向
我有一句子,不封亦不树。 亦非思忆处。注释:我有一句话,不是封存的,也不是树木上挂起的。它不在舌尖旁,也不是思念的地方。赏析:这首诗通过比喻和暗示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某些事物的深刻理解。"我不有一句,不封亦不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有一句话,不是封存的,也不是树木上挂起的。"不在舌尖边,亦非思忆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它不在舌尖旁,也不是思念的地方
诗句原文: 我有大经卷,量等三千界。 亲付最明殿,祝寿如沧海。 但愿得此经,当下明此心。 的知胡达磨,元不在少林。 注释: 1. “我有大经卷”:表示拥有大量的经典书籍或文献,象征着知识和智慧的丰富。 2. “量等三千界”:比喻其数量之多,可以与宇宙的广阔相比拟,展现了作者对知识浩瀚的感慨。 3. “亲付最明殿”:指亲自将重要的文件或物品交付给最明亮的殿堂,可能象征重视和崇高的地位。 4.
诗句解析 1 "拄杖子" - 这可能指的是持杖之人,或者某种工具。 2. "无偏党" - 表示中立,没有偏向任何一方。 3. "遍界不曾藏" - 表明无所不在,没有隐藏之处。 4. "通身无影像" - 指全身上下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或影响。 5. "妖怪尽剿除" - 所有妖怪都被消灭。 6. "佛魔俱扫荡" - 同时清除了佛教与邪恶的力量。 7. "普天皇道无遮障" -
诗句释义与赏析: 南洲: - “南”通常指南方或南部。在诗中,它可能指的是一个地理位置,即南方的一个岛屿或地区。 - “洲”是大河中的一块陆地,这里指的可能是某个特定的地理实体。 赡部那边沙际间: - “赡部”可能是指一个部落、国家或地方,具体含义需要结合上下文或历史背景来解读。 - “沙际间”描绘了一片沙洲或海岸的景象,“际间”则暗示了这片沙洲与大海相邻的位置。 魔子恣纵横: -
``` 偈颂四十一首 其三 释迦不出世,四十九年说。 祖师不西来,少林有妙诀。 注释: 1. 释迦:佛陀的称号,指的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2. 不出世:指佛陀在成道后选择不离开世间,继续指导众生。 3. 四十九年说:指佛陀在成道后,用了四十九年的时间教导众生。 4. 祖师:对佛门中高僧大德的尊称。 5. 不西来:指佛陀没有像一般的圣人那样离开世界去寻求真理。 6. 少林:少林寺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