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道颜
【注释】 因得,即得到。礼你,指得到礼仪。穷源,探究事物的本末、始末。阎罗王,佛教神话人物,阎罗王是地狱的首领,死后入地为鬼王。这里指阴曹地府。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谜语诗。谜面的意思是:你得到礼仪(礼),要探明它的本原(穷源),直到最后(到底)。最后,你将发现,阎罗王(阴曹地府)就是鬼王(鬼王就是阴间之王)。 谜底是“七绝”,即谜语中所用的七言绝句。谜底中的“九九八十一”是关键。谜底“九十九
【注释】 “颂古二十首”:指《颂古二零首》。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是宋僧慧能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七律体写成,全篇共八句,每句七字,押平声韵。此诗用七处精研一妄心(即“三界唯心”),并随三业(身、口、意)杀盗淫(指恶行),来说明人的贪瞋痴等烦恼。身心不是闲家具,即说人的身体不是无用之物,而前箭犹轻后箭深,是指做善事比做坏事容易些,而做坏事却很难回头,比喻人生道路艰难,要警惕自己不要陷入罪恶中
【诗句注释】 瞿昙:指古印度的佛祖释迦牟尼。彻底老婆心: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说,“本来无一物”,即“老婆心”。见明色发理难任:看见世间万物,就明白了道理,觉得难以承受。入乡随俗那伽定:进入某个地方,就按照那个地方的习惯和规矩生活。佛魔:佛和魔,佛教中的两个基本对立的概念。尽平沉:全部沉没,消失。 【译文】 佛祖的教义,就是破除一切执着;悟道之人,看破红尘,超脱物外,与世无争。所以
【注释】: 1. 香严(shēnɡ'ān)上树口衔枝,手不攀枝脚累垂。 香严:唐代高僧玄奘,俗姓陈,洛州缑氏县人,是《大唐西域记》作者。《唐大慈恩寺沙门法藏传》,《开元释教录》卷十有传,谓他“少出家,年二十余,从师受业”。后为印度求取真经而入印度,曾游历天竺、中印等国,于贞观三年返回长安,将所获佛经译成汉文,共三十四函。 2. 才开口,咦不答也,又相违。 咦:叹息声。相违:不相违背。 3.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题目为“颂古二十首 其十二”,描述了一位赤身裸体的人洗澡后,因为自己的裸露而感到羞愧。 译文: 赤骨力寸丝不挂,净裸裸兮赤洒洒。 浴出低头满面惭,为我说时定相骂。 注释: - 赤骨力寸:形容身体赤裸,无一丝衣物遮挡。 - 净裸裸兮赤洒洒:形容身体赤裸,无一丝衣物遮挡。 - 浴出:洗澡后出来。 - 低头:低下头。 - 满面惭:满脸羞愧。 - 为我说时
注释: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皮日休的作品《颂古二十首》中的第十三首。 译文:我不愿意追随那些宗师,满大唐的人都不尊重他们。在罗山礼拜时,我犯了错误,没有好好商量。洞山寺中没有佛祖,人们难以找到立足之地。惭愧岩前的僧人口吐光芒,让人羞愧不已。 赏析:这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诗人通过描绘历史人物的行为和内心世界,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对道德修养的重视。诗中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
颂一首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五言古诗,内容主要描述了诗人在生活中的一些感悟。以下是对每一行的解读: 1. 唤似一物非他物,天上天下出还没。 这句诗的意思是,这个东西就像是天上的云,又像是地上的风,既看不见也摸不着。这里的“唤”可以理解为呼唤,表示诗人在寻找这个“物”。而“天上天下出还没”则表达了这个“物”既存在于天空之上,又存在于大地之下,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诗名:颂古二十首·其二 此诗为宋释道颜所作,其内容主要探讨了人体中的一些奇特现象。诗中描述了两种不同的生理变化,一是男子体内能量的积聚,如定时入定,这可能指的是一种精神性的修行状态;二是女子体内能量的启动,即从静的状态开始活动。这种描述体现了古代中国对于人体奥秘和修行方式的理解。 诗歌原文: 三十二应不思议,十四无畏如流水。 男子身中入定时,女子身中从定起。 翻译注释及赏析: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立足“关键词”分析句子意思。此题注意抓住“四海同一家,万口同一舌”“有理向谁说”这两句话理解诗句内容。 第一句,“四海同一家”,是说天下人都是一家人。这里指唐朝统治者以“天可汗”自居,自称天下一家。“万口同一舌”是说人们说的话都是一样的,没有区别。第二句,“赵州勘婆子”出自《祖堂集》卷十,意思是唐初有位赵州和尚,他看到别人打狗
【注释】 东西南北捉虚空:指天地间到处都空虚无物。 海角天涯信不通:指海上的尽头和天涯之外,消息无法传递。 力尽神疲无处觅:意为已经用尽了力量、力气,精疲力竭找不到了。 万年松在祝融峰:万年松是古松名,祝融峰是湖南省衡山的主峰,位于南岳衡山,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相传祝融死后葬于此山上,故名"祝融峰"。 【赏析】 《颂古二十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作的一首诗。此诗以“力尽神疲无处觅”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