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道颜
以下是对《颂古八首 其六》的逐句翻译、赏析和注释: 1. 诗句翻译:一钱为本万钱利,富不足而贫有馀。换骨夺胎些子药,输他潘阆倒骑驴。 - 翻译:一块钱的价值抵不上一万块的利益,富人虽然富有却仍觉得不满足,穷人虽然贫穷却拥有剩余。用一些药物就能换掉人的筋骨,却输给了潘阆倒骑驴的洒脱。 2. 诗句赏析: - 通过对比强调了财富与幸福的脱节,反映了诗人对于物质与精神追求之间矛盾的思考。 -
【注释】颂古:赞颂古代的事物。根尘:比喻人的本性或习性。本同源:指人的一切行为与习性源于一源。六用:佛教语,指眼、耳、鼻、舌、身、意等感官。娘生鼻孔一时穿:比喻人一旦有了某种嗜好或毛病,就会一发不可收拾。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借对花的吟诵,表达了自己对世间万物的感悟。首联写花的根尘被缚住,解脱了根尘束缚,就像回到了源头一样。次联则写诗人手持一根红线,将这朵红艳的牡丹从树上连根拔起
【注释】: 1. 骑虎穿市过:骑着老虎穿越市集,形容人轻狂傲慢。 2. 把火去偷猪:拿着火把去偷猪。 3. 主人开眼睡:主人睁开眼睛睡觉了。 4. 并舍叫失驴:在院子里喊叫寻找丢失的驴,但没有人答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夸张和讽刺手法,表达了对某些人轻狂傲慢行为的不满和批评。 诗的首句“骑虎穿市过”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骑着老虎穿过市集的情景,这个比喻非常生动
这首诗的原文是: 七处徵心款便成,推穷寻逐按分明。 都缘家贼难防备,拨乱乾坤见太平。 注释如下: - 七处:这里指的是七个方面或领域。 - 徵心:即“征心”,表示用心听取、思考。 - 款便成:表示很快就能够形成某种观点或结论。 - 推穷寻逐:即“推求穷尽”、“寻找追究”。 - 按:在这里指的是按照某种规则或标准进行判断。 - 分明:表示非常清晰明确。 - 家贼:这里指的是家中的敌人或祸害。 -
仲冬岩寒,三界无安。 译文:仲冬时节山岩寒冷,三界的众生都不得安宁。 注释:仲冬,农历十月。岩,山崖。寒,寒冷。三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泛指世间的三大空间。安,安稳。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寒冬时节山岩的寒冷以及三界众生的不安。通过对比富者和贫者的境遇,表达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富差距带来的痛苦。同时,也揭示了人性中的贪婪与愚昧,以及人们往往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无法认清事物的本质。整首诗通过对寒冬
注释:明暗色空,无法返回,无法返回就断绝了攀缘。 夹在虚空中形成边界,一重山隔着一重水。 赏析:诗中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真理的境界,即明暗色空,不可返回,这种境界是人们所追求的。诗中的“夹截虚空成畔岸,一重水隔一重山”描绘了一种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宇宙景象,象征着人类对于真理探索的艰难与曲折。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道路的选择,他选择了一条充满艰辛和挑战的道路,但同时也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一尘起,大地收”,以尘世的微小变化为引子,象征着世间万物的更迭与归隐。 “一叶落,天下秋”,则用落叶来比喻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换,表达了岁月无情、人生短暂之感。 接下来将对《颂古四首》进行解析: 1. 诗句释义: - “一尘起,大地收”意味着一切开始归于平静或结束,尘埃落定,一切归于寂静。 - “一叶落,天下秋”描绘了自然界中叶子落下的景象,也象征了秋天的到来,万物凋零,预示着生命的衰败。 2
【注释】: 腊月:农历十二月。腊,同“蜡”。 火烧山:指烧山火以取暖。 苦口:形容言辞尖锐。 黄连:中药名,味极苦。 相将:相互陪伴着。 岁除夜:农历年末的夜晚,即除夕。 窦八:姓窦的人,泛指贫寒者。 布衫穿:破旧的衣服穿在身上。 大可怜:非常可怜。 把手入黄泉:把手伸进黄泉里(指死后埋葬)。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诗中描写了腊月烧山火取暖的情景和穷困潦倒之人的惨状
【注释】: 骂他还自骂,嗔他还自嗔:指自己对自己发怒。嗔,怒。 戒之慎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告诫他谨慎行事,你的行为会招致他的反击。 【赏析】: 这首诗是《颂古八首》中第三首。诗中的“还”、“嗔”、“慎”都是关键词。 首先来看第一句“骂他还自骂”,这句诗的含义是指一个人在责骂别人的时候,自己也在进行着同样的自我责备和自我批评。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在对别人进行指责的时候
注释:坐在佛祖的椅子上,砍伐佛祖的脚,不尊敬东边孔子,却向他乡学习礼仪和音乐。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儒家文化的尊重,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佛教文化的态度。他认为,无论是儒教还是佛教,都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瑰宝,应该受到尊重。而对于那些只懂儒家思想、不懂其他文化的人,则应该给予批评。这种态度在当时是有一定争议的,但也反映了诗人对文化多样性的包容和尊重